为什么现在的动物都长不到恐龙那么大了

现代动物陆地上是没有恐龙那么大的了,但是海洋里的蓝鲸不但比任何恐龙都大,其体型也能几乎持平恐龙时代最大的动物——巨型鱼龙了。

蓝鲸

首先要明确的是,任何时代的动物都是有大有小的,而且都是小动物占更多数。我们所熟知的都是恐龙中的大型种类,因为大动物更容易留下化石,更容易被科学家发现,也更容易为公众所熟知。事实上小型恐龙更是种类繁多,例如发现于我国内蒙古宁城县的胡氏耀龙,骨架长只有27厘米,算上尾羽估计全长也就40厘米,是最小的恐龙之一;而出土于辽宁省髫髻山组的短羽始中国羽龙,骨架长也不过30厘米。这些小恐龙都是原始鸟类的近亲,它们的不断出土不但证明了恐龙可以很小,也使得恐龙和鸟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而我们的祖先——原始的哺乳动物,在恐龙称霸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在恐龙时代只有耗子那么大。

胡氏耀龙

短羽始中国羽龙

那么为什么恐龙能变得那么大呢?动物学上有条柯普法则,从化石记录的信息来看,生物总是不断变大的,直到其灭绝。科学家发现对绝大多数生物来说体型大的个体确实比体型小的具有生存和繁殖方面的优势,它们可以得到更优质的食物资源,并与更多异性交配,从而留下更多后代。大个体留下的后代也倾向于更大,这样代代淘汰掉小个体,动物就会变得越来越大了。

阿根廷龙

但是动物的大型化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恐龙出现于三叠纪晚期,当时的恐龙体型并不大,侏罗纪有八千万年,大型蜥脚类恐龙如梁龙、雷龙和腕龙都出现自侏罗纪晚期;白垩纪又有八千万年,最大的恐龙——阿根廷龙出现于白垩纪中期,而最著名的兽脚类恐龙直到白垩纪晚期才出现。现代马的祖先——始祖马只有狐狸那么大,它们用了四五千万年才演化成现在的样子。

霸王龙

大型化并不能持久下去,否则地球上早就遍地都是巨物了。事实证明大型化不但不是进化史上的康庄大道,反而是一条不归路。动物一旦落入大型化的陷阱,迎来的必将是短暂的繁盛与快速的消亡。环境引导动物走向大型化,却最终欺骗了动物,它是会变化的,地质运动、超新星变化、天外来客的撞击都会导致环境急剧改变。动物适应环境而生,也将因环境改变而亡,这就是生物大灭绝,在地质史上已经发生过五次了,把恐龙送进坟墓的是距今最近的一次,发生在距今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大灭绝消灭了行动迟缓、繁殖慢的巨型动物,较小的种类取而代之,然后不可避免地重走大型化之路,直到下一次大灭绝来临。这就是生物演化的规律。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为什么今天陆地上没有恐龙那么大的动物了。恐龙灭绝到今天有6600万年,这个时间段在地质史上还不算太长,而且在此期间陆地上发生过多次次级灭绝事件,影响了哺乳动物长到足够大。例如距今3400万年的始新世-渐新世灭绝事件,消灭了安氏兽、犹因他兽,将这些第一批哺乳动物巨兽送进了坟墓。而2300万年前的古近纪-新近纪灭绝事件,又导致有史以来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可达20吨的巨犀绝灭。距今最近的一次次级灭绝事件发生在1.2万年以前的冰河时代结束之际,最大的猫科动物无鬃狮和毁灭刃齿虎、长毛的猛犸象、像今天大象那么大的大地懒都是那个时候灭绝的。我们现存最大的陆地动物,大象、美洲野牛、老虎和北极熊等,都是那次灭绝剩下的,而不是新演化出来的巨兽。

非洲象

从生物演化规律上来说我们今后没有理由看不到恐龙那么大的哺乳动物。但我们人类自己可能正在改变这一切,如今气候越来越恶劣,食物越来越少,生境越来越破碎化,再加上人类的滥捕滥杀,已经越来越不适合大型动物生存,小型动物才能活下去。因此甚至有专家指出,我们现在正处在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之中,可是我们自己却还浑然不觉。不同的是前几次都是宇宙和地球导致的,这次是人类干的。

有人说恐龙大是因为中生代的大气含氧量高,此为无稽之谈。据分析恐龙时代的大气含氧量在15-25%之间波动,恐龙灭绝以后至今是21-25%,差距并不大;三叠纪、侏罗纪的大气含氧量长期比较低,一点也没耽误恐龙走上大型化。大气含氧量确实会对动物体型造成影响,但主要是对呼吸器官简单的节肢动物。寒武纪大爆炸以来大气含氧量最高的时代早在恐龙时代开始前一亿多年,是古生代的石炭纪,当时大气中有35%是氧气,那时候的蜻蜓能长到海鸥那么大。不过同时期的两栖动物,可就比后来同为四足脊椎动物的恐龙、巨兽要小多了。

石炭纪的巨型蜻蜓

还有人说恐龙大是因为中生代的气候温暖,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管在温暖的环境还是寒冷的环境,体型大都有好处。在寒冷环境中,体型大的动物表面积/体积比较小,可以减少热量散失。而在温暖环境下,体型大对隔绝热量有好处,使动物避免身体过热。现在全球气温比冰河时代高多了,但动物却比冰河时代的明显小,现代狮比无鬃狮小,非洲象比猛犸象小,北极熊也比巨型短面熊小。可见动物大小和气温无必然关系。

猛犸象

当然确实有些因素促进了恐龙长那么大。恐龙时代的植物叶子中普遍还有木质素,这对大型的植食性恐龙更有利,体大意味着食物经过消化道的时间更长,可以使消化道细菌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促进消化和吸收。另外恐龙的骨骼很可能和鸟类一样有气穴,这意味着恐龙的体重比同体积的哺乳动物小,不会因为承受重力过大而塌陷。但这些因素并不会必然导致恐龙长那么大。实际上恐龙的变大只是正常的生物演化规律,我们无需大惊小怪。眼下我们还是多关心下当下吧,如果再不保护好地球环境,可能我们的子孙后代就要问为什么没有像大象、老虎那么大的动物了。

地球生命史上出现过很多的庞然大物,而说起体型巨大的动物,我们往往都会想到恐龙,是的,从已经发掘出的化石情况来看,那些诸如阿根廷龙,易碎双腔龙、震龙等体型巨大的恐龙,体重大多都在50吨以上,体型长达二三十米,有的甚至能达到100吨以上,比如易碎双腔龙,体型甚至在50米左右,那么恐龙之外,就没有体型巨大的动物了吗?也不是的!如今蓝鲸的体型体重都不下于以前的恐龙。

蓝鲸的体长可达35米,体重可达150吨,有的生物学家甚至认为蓝鲸比以前最大的恐龙还大,因为巨型恐龙的化石很少,通常只发现了股骨或者脊椎骨,很难真正判断它们的真实体长和体重。

所以并非现代的动物长不到恐龙那么大,只是物种的进化方向不一样,蓝鲸体内并没有抑制生长的基因,所以它可以不断的长大,所以越老的蓝鲸往往体型越大,而且蓝鲸在海洋里生存,依靠水的浮力就可以自由活动,不用像陆地上的动物这样考虑地球引力带来的自身体重对腿部的压力,所以它的生长也可以是自由放任型的,它用巨大的嘴巴生吞鳞虾之类的小动物,滤出海水之后吞食下去,这样可以很好的获取蛋白质,脂肪等生长资料的来源,而且它的消化系统非常给力,因此它们也可以生长很快。

恐龙的个头之所以大都比较大,也正是因为它们大都没有抑制生长的基因,只是体型特别巨大的恐龙也大都是在水中生存的,其几十上百吨的身体也需要依靠水的浮力才能自由活动,所以生物的体型如果过大的话,往往就会出现很多生存方面的限制,就是不利于动物们适应环境的,于是很多哺乳动物都进化出了抑制生长的基因,所以如今的大多数动物,都不像恐龙那么大了。

其实也并非所有的恐龙都体型巨大,有的恐龙个头也是很小的,有的甚至还没有人的巴掌大。我们都知道恐龙灭绝于6500万年前,但其实也并不是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如今的鸟类就是兽脚类恐龙的后裔,但是鸟类的体型就普遍比以前的恐龙小多了,而且也比恐龙更能适应环境,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它们进化出了翅膀,可以飞行中寻找适合生存的环境,再就是它们的身体不会无节制地生长,这可以保持身体的灵活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所以如今地球的天空属于鸟类。

其实就我个人认为,一个生物体需要长大,必须要有足够的能量来源,还有就是必须要有生物细胞的不断繁衍和扩大。就能量来源来说当前世界的植物都不如史前植物,食草动物肯定就没有办法获取能量,而食肉的又是以食草动物为能量来源。

而细胞繁衍进化又是生物体长大的基础,这就需要动物需要长的寿命,而动物的寿命越长,那么这个种群适应环境变幻的能力就越弱,自冰河世纪过后,世界环境较以前相比变幻的快的多了。

当然最后不得不说的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人类的出现,据不完全统计就工业革命已来地球上消失的物种就可以比得上自然进化十几万年消失的物种。

跟地球上的气候有很大关系,

地球气候不只是一年四季的周期变化,还有长周期的规律,恐龙所处的年代气温比现在要高,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植物繁茂导致大气中氧含量上升,同时恐龙是爬行动物,一生都在长,过得越久体型越大,另外冷血动物的生理活性与环境温度有关,所有这些条件都有利于恐龙往大长。

恒温动物就不一样了,我们需要维持一个特定的体温,小体型有利于散热,大体型有利于保暖,因此我们在体型与环境温度的关系上,与冷血动物会乘相反的趋势

我看过一个资料,资料上说,当地球上含氧量高并且气候温暖湿润的时候,动物体型体重有增大增重的趋势。

的确当全球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盛。一些食草动物的确会长出肥大的体型,食草动物多且肥,食肉动物的食物很多时,食肉动物也会增高增大粗壮的。

因为气候的变化和环境的污染,而且星球对碰的年代已经杀尽了原始的大动物。剩下是小本基因的种子;永远长不大同从前了。

氧气降雨,植被,日照,气温。

动物的长多大取决于环境气温食物,现在地球经历啦四次生物大灭绝,环境变了从原来的温暖湿润雨水充足植被茂盛,由于地球造山运动改变了大部分的地球环境,取而代之的是寒冷低氧低降雨量少植被,就算现在可以复活恐龙他们也会饿死的,几百吨的恐龙一顿要吃多少呢,哪里养的起呢

一个主要原因:空气含氧量。远古时期空气含氧量非常高,不光恐龙,后来出现的很多昆虫都巨大无比,那时候的蜻蜓跟个小型飞机一样

据说是氧气含量问题,和温度问题。不过目前已知道的地球上出现的最大生物,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那便是蓝鲸。目前蓝鲸已是濒危物种,和我们生活在同一时代,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游戏攻略(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