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透过外界教授或从自身经验提高能力的过程。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
学习是外在环境刺激引起的行为的变化,要有可观察、可测量的外在变化。古典制约和操作制约的研究。并且以个体获得经验为结果。
认知心理学的观点
学习是内在倾向或能力的变化,内在变化与外显行为并不完全一致。(当然内在的变化还必须由外在的变化来推测),这种变化应是后天经验习得的,不是先天的反应或者生理成熟的作用。这种变化要能保持一段时期。
综合两大学派可以这样来定义学习:学习是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或内在倾向与能力较为持久的良性变化。
拓展资料学习最早可追溯至孔子在《论语》中所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学了之后及时、经常地进行温习和实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很明显,学习这一复合名词,就是出自孔子的这一名言。
按照孔子和其他中国古代教育家的看法,“学”就是闻、见与模仿,是获得信息、技能,主要是指接受感官信息(图像信息、声音信息及触觉味觉等等信息)与书本知识,有时还包括思想的含义。“学”是自学或有人教你学。“习”是巩固知识、技能的行为,一般有三种含义:温习、实习、练习。
“学”偏重于思想意识的理论领域,“习”偏重于行动实习的实践方面。学习就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获得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能力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思、习、行的总称。学是指知识和经验的累积,习是指知识和经验的实践。学属知习属行。中国大儒王阳明曾提倡知行合一。
荀子在《劝学》中说道,“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意思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一定要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