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各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如中原地区有熊氏族有熊图腾,西南地区一部落有虎图腾等。黄帝统一中华后,就一直考虑一个问题:该用什么图腾好呢?当时他也没有想出个结果来,便召集各路诸侯到具茨山上来商议。
多数将领提出用“熊”图腾,黄帝怕伤害各个氏族部落的感情,没有同意。他最后提出以蛇为身,以鱼鳞护蛇身,以狮头为蛇头,狮尾为蛇尾,以鹿角为蛇角,以鹰爪为蛇爪,拢总起来,代表各个图腾,故谐音为“龙图腾”。它能腾飞能下水,能爬行,代表各种动物的技能,又代表了多家部落的特征,大家听后,都很满意。
商定之后黄帝选择了农历二月初二这个黄道吉日,在具茨山顶举行仪式,升起龙旗。从此就有了龙的传人的说法。由于龙的含义,代表了各个部落的理想,龙自但是然地成了历代帝王的专用名称,皇帝被人尊奉为真龙天子,帝王的子孙叫龙子龙孙。
在考古发掘中,也发现了龙的图案,龙作为图腾确实存在过。1987年,考古学家们在河南省濮阳县西的西水坡发掘出一个由蚌壳组成的龙的图案,根据年代判断,出土的这一蚌壳龙也属于仰韶文化时期。
图腾是群体的标志,旨在区分群体。运用图腾解释神话、古典记载及民俗民风,往往可获得举一反三之功。图腾就是原始人对某种动物或自然物的崇拜,因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
远古时候中华大地上到处都是沼泽。人们生产力和武器都十分的落后,人经常遭受到猛兽的攻击,所以就用猛兽来做自己的图腾以求神灵的保佑。那时候有用狼、熊、鳄鱼,其中因为沼泽多,鳄鱼经常伤害人,所以用鳄鱼的部落就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