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写作

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表明作者对某一议论对象的观点和主张。

  英语的论辩(argumentation)和劝说(persuasion)往往联系紧密,难分彼此,因此人们常用argumentation或argumentativewriting把这两者包容在其中。但是严格来说论辩的目的是要获得真理,但劝说的目的是要使被劝说者赞同劝说者的意愿。

  议论文在我国和欧美国家都有着悠久历史,并在文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议论文作为一种文体就已经成型并有了长足的发展。几千年来议论文在政治、经济、文化及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使用范围也异常广泛。

  1.议论文的构成

  一篇议论文,无论它议论什么问题,表达什么观点,阐述什么道理,或批驳什么谬论,都是以说服读者为目的。议论文一般由论题(proposition)、论点(thesis)、论据(groundsofargument)、论证(proof)构成。论题是议论的对象,它是作者在议论文中提出并加以解决的基本问题;论点是作者在议论文中加以阐述的观点和主张,它是议论文写作的核心;论据是证实论点的根据,它是证实论点正确的材料;论证是作者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2.推论方式——三段论(syllogism)

  写议论文经常要使用三段论,它是把两个判断联系起来,从而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结论的演绎推理(参看本书第二章第二节之四)。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人的知识都可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个部分,而且间接知识占的比重极大。间接知识是经过别人的实践而概括出来的,总带有不同程度的一般性。当我们遇到某一特殊事物时往往联想起有关的一般知识。特殊事物和一般知识联系起来,便可实现一个推理,得出一个新的判断结论。

  三段论通常由三个判断构成。第一个判断叫“大前提”(majorpremise),表示的是一般原理、原则;第二个判断叫“小前提”(minorpremise),表示的是个别对象;第三个判断叫“结论”(conclusion),是从两个前提推导出来的判断。例如:

  Allmothersarewomen.(大前提)

  Maryisamother.(小前提)

  ThereforeMaryisawoman.(结论)

  上面这个例子所表示的是典型的三段论,通常称为“亚里士多德式”(Aristotelianstyle)。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古希腊哲学家,他提出的这种推论方式已沿用了两千多年,今天在我们的议论文写作中还得采用它。但是仅仅了解三段论的结构形式,还不能保证我们会运用它以得出正确的结论。为了得出正确的、令人信服的结论,我们必须严格遵守下面规则:

  1)每一个三段论,只能有三个“项”(term),也称为“名词”。如上例中只有Mary,mother,woman三个名词,违反这条规定便会出现“四名词错误”(thefallacyoffourterms)。例如:

  AllWhiskycontainsalcohol.(大前提)

  Thisgrapesodaisasoftdrink.(小前提)

  Thisgrapesodacontainsalcohol.(结论)

  这个例子里出现了四个名词:Whisky,alcohol,grapesoda,softdrink。要改正这种错误,就必须把四个名词改为三个名词。例如下面这个例子就符合三段论的规定了。

  AllWhiskycontainsalcohol.(大前提)

  ThisbottleofTimBeamisWhisky.(小前提)

  ThisbottleofTimBeamcontainsalcohol.(结论)

  2)在三段论中的三个“项”(亦称“名词”)都必须出现两次,而且表示的意义也必须相同。例如上例中的Mary,mother,wom-an各出现两次。要特别注意的是,各个名词的意义必须相同,有时表面上看,是同一个名词,但实际上是把两个不同的概念误认为是同一个概念。这样也会不自觉地犯“四名词错误”。这类错误在汉语和英语句子中都常有出现,例如有个学生说:

  工人阶级是伟大的,(大前提)

  我父亲是工人阶级,(小前提)

  难道他不伟大吗?(结论)

  “工人阶级”在大前提中是集合概念,在小前提中是普通概念,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这个推论也犯了“四名词错误”。

  3)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Themiddletermshouldbedistributedonceinthepremises.)。在一个推理中,大项和小项的联系靠中项。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大项和小项才有必然联系,如果一次也不周延,大项和小项的联系就不确定,就得不出必然的结论来。

  在“标准三段论”(standardsyllogism)中,大项、中项和小项的排列规则是:

  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thefallacyoftheundistributedmiddleterm)的错误。例如:

  有些大学生不求上进,(大前提)

  张明是个大学生,(小前提)

  所以他也是不求上进的。(结论)

  在这个推理中,张明是否属于“不求上进”范围呢?大前提没有肯定(因为只是有些大学生不求上进),而现在作出的却是肯定的判断,所以推论错了。同样下面这个英语例子也违反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Somevegetarianseateggs.(大前提)

  Tomisavegetarian.(小前提)

  Tomeatseggs.(结论)

  这是一个错误推论,因为大前提只包括了部分对象,所以Tom只是有可能而不是必然eateggs。

  4)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所谓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指的是在前提中只涉及部分外延(对象),而没有涉及全部外延(对象),所以在结论中就不能周延。如果周延就涉及全部对象,把不应扩大的对象扩大了,反而会引出错误的结论。

  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不正当周延”(thefallacyofillicitprocess)的错误。例如:

  好电影是我们国家需要的,(大前提)

  而有些好电影是外国电影,(小前提)

  所以外国电影是我国需要的。(结论)

  例中的小前提是不周延的,因为有些好电影是外国电影,不能引申为:好电影都是外国电影。而在结论中作出了肯定判断,成为周延的了,这就出现了错误。同样:

  Alldirtypeoplesmellbad.(大前提)

  Sometruckdriversaredirty.(小前提)

  Alltruckdriverssmellbad.(结论)

  这个英文例子也犯了逻辑错误,因为小前提是不周延的,结论周延了,便跟着出现错误。

  总之,在议论文写作中,要经常使用三段论。只有真正掌握了其精神实质,才能正确使用三段论。

  3.议论文的结构模式

  议论文的写作经常使用逻辑思维(参看本书第二章第二节之四)。作者进行逻辑思维时,应遵循从具体到抽象或从抽象到具体等形式逻辑规律,对人脑接受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制作,以形成正确的认识。议论文的结构依照逻辑思维规律,有三种主要结构类型:

  1)归纳型(inductivetype):其模式是“分论=(分论1+分论2+分论3+分论n)+结论”。这其实是归纳法在议论文中的具体应用,是先提供具体论证材料到最后形成观点的文章。论据是分论中的材料,是论证的根据和理由;论点是结论中的中心意思。

  2)演绎型(deductivetype):其模式是“总论+分论(分论1+分论2+分论3+分论n)”。这种议论文以演绎法为基础,遵循从观点到材料,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法则,经常以扩大了的三段论的方式出现,其基本框架是先总论后分论,中心论点出现在分论之前。

  3)演归型(combinationofdeductivetypeandinductivetype):其模式是“总论+分论(分论1+分论2+分论3+分论n)+结论”。这是演绎和归纳相结合的一种结构模式,它是议论文写作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式,因为这种写法可克服单调无奇,平铺直叙的毛病,使文章结构完整,跌宕起伏,吸引读者,增强说服力。

  4.对比论证法

  在学生作文中,议论文有两种常用写法。第一种是作者在首段提出自己的论点,接着有若干段落提供论据,最后是结论。例如以“Whodoyouthinkshouldpayforeducation,thegovernmentorthestudent?”为作文题,这种写法大体是(限于篇幅,每段只给出主题句):

  para.1:Ithinkthegovernment,notthestudent,shouldpayfor

  para.2:Firstly,socialprogressmainlyresultsfromthedevelopmentof

  para.3:Secondly,itisthemembersofthewholesocietywhobenefit

  para.4:Thirdly,everymemberofsocietyhasanequalrighttoreceive

  para.5:Sotokeepsocietyprogressing,thegovernment,notthe

  第二种写法采用“对比论证法”,即开篇提出问题,然后从正反两个方面对问题进行回答,最后作者才提出自己的观点。以上述同样题目,作文大致如下:

  Whodoyouthinkshouldpayforeducation,thegovernmentorthestudent?

  Educationisvaluedasoneofthemajorinstitutionsinal-mosteverysociety.Meanwhileitisaveryexpensiveoperation,soitisimportanttoconsidercarefullywhoshouldpayforit.

  Itisarguedthateducation,asaverypreciouscommodity,shouldbepaidforbyitsrecipients,thestudents.Thisviewis,tosomeextent,justifiable.Therecipientscangetalotofbenefitsafterreceivingeducation.Forexample,thepeoplewhohavereceivedhighereducationhavemorechancestogetagoodjob,andcanearnmoremoneythanthosewhohavenotreceivededucation.Inthissensetherecipientsshouldpayfortheadvantagesthattheyreceive.

  However,itshouldnotbeneglectedthatinfactthosewhohavemosttogainfromeducationarethemembersofsocietyit-self,whoseadministrator,thegovernment,shouldpayforthiseducation.Thisisbecausewearedealingwithaveryspecialcommodity,whichequipsthosepeoplewhoreceiveittousewhattheyhavelearntintheserviceofsociety.Andcomparedwithwhattheseeducatedpeople,theproductsoftheeducationsystem,cancontributetosociety,therewardswhichtheygetareoflesssignificance.

  Meanwhilethelawregulatesthatallpeopleshouldhaveequalrightstoreceiveeducation.Ifthiseducationispaidforbytherecipientsthemselves,manypoorchildrenwillbeexcludedfromschoolsjustbecausetheirparentsdonothavethemoneytopayforit.Infactthisisapolicyofdiscrimination,whichof-fendsthelaw.Soitshouldindeedbe,notthestudents,butthegovernment,thatshouldpayfortheeducationsystem.

  第一种写法利少弊多,“利”主要表现在这种写法易于操作,但其弊端甚多:平庸无华,主观武断,缺乏说服力。第二种写法则明显具有优势,它的论证发展犹如山涧小溪,蜿蜒流出。先是提出问题,发人深思,然后从赞同与反对两个方面提出各自的论点和论据,经过正反比较之后才提出作者本人的观点,这样可避免主观武断、强加于人的文风,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文章内容前后对比,可以明显地在结构层次上体现出来,正反两方面交叉比较,能使观点更鲜明,立意更突出。文章可形成错综变化之美,曲折有致,摇曳多姿。毫无疑问我们应仿效第二种写法。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游戏攻略(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