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之战有什么意义

  合肥之战,可谓张辽巅峰之战。这一战张辽不仅功劳重大,他的才能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他的勇猛,他的果敢都无一不得到充分展现。最终曹孙两家的城垒争夺战,未有胜负。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合肥之战的意义,希望你喜欢。

  合肥之战的意义

  首先对曹操战略意图的领会显示了张辽的军事才能。大战前曹操派人带来了合肥的防守方案,许多人对曹操要求张辽、李典出击这一方针疑惑不解,是张辽首先理解了曹操的战略意图:曹操远征在外,救援不及,所以必须及其(吴军)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张辽正确的理解了曹操的战略意图,为后来合肥之战的取胜奠定基础,可见,张辽在战前已经先立一功。同时也可以看出,此时的张辽,已经具有很高的军事才能了。

  其次执行曹操出击战略显示了张辽的果断勇敢。先出击后守备虽然是曹操的战略方针,但要执行起来也是有相当难度的。第一点是兵力悬殊,当时合肥守备仅七千多人,而吴军则是十万之众气盛而来,守城尚且有相当难度,更别说出击。第二点是诸将疑惑,在兵力悬殊的形势下还要出击,难怪守城诸将会对出击的方针存有疑惑,虽然张辽有解释过原因,但仅凭纸上谈兵式的解释是难以完全让疑惑武将信服的。在这种情况下,张辽要执行这一战略不仅要果断,更需要十分大的勇气。

  再次两次出战过程都显示了张辽一贯的勇猛战风。第一次出战张辽与李典仅带领八百人就对孙权十万之众发动了突击,而且在战斗之中张辽是冲锋在前,战斗持续了一个上午,杀得东吴人马披靡。观《三国志》,有几处会对某人某战有如此详细的描述,可见陈寿也为当时张辽的勇猛表现所折服。而第二次出战,虽然本传没有记载得像第一次那样详细,但从几复获权的记载字样也可以想象得出张辽作战时的勇猛。

  合肥之战的胜利对曹魏来说意义十分重大,这是因为合肥是曹魏在江淮一带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自大江而北出,得合肥,则可以西问申、蔡,北向徐、寿,而争胜于中原;中原得合肥,则扼江南之吭而拊其背矣。也因此曹操对此战中立下重大功劳的张辽倍加看重,史载太祖大壮辽,大壮两字陈寿在《三国志》里仅用了两次,分别在《三国志张辽传》及《徐盛传》,可见其分量之重。曹操又加封了张辽为征东,公元216年(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进攻东吴路过合肥时,还专门到沿着张辽奋战过的地方走了一遍,每到一处叹息者良久。

  合肥之战简介

  合肥大战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军与曹军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合肥是曹操命刘馥建设的一座东南方重要、繁荣的城市(后再增筑,命为合肥新城),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敌人的寨垒,所以守备能力对曹军极为重要;而东吴若要北伐,合肥是其中一个障碍点及补给点,所以双方于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发过五次较大型的冲突,不过数次也未有胜负。

  合肥属扬州管辖,为曹魏、孙吴争夺的前哨。东汉末赤壁之战奠定三国鼎立格局,成就孙吴都督周瑜。公元215年,孙权雄心勃发,北犯曹魏。孙权与张辽在合肥大战。

  合肥之战五次战役双方兵力

  孙军兵力:(第二次)约100,000人、(第四次)号称100,000人、(第五次)约200,000人;曹军兵力:第二次)>7,000人、(第五次)约3,000人。双方于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发过五次较大型的冲突,不过数次也未有胜负。

  双方参战主要人物

  孙军

  第一次:孙权、张昭、张纮

  第二次:孙权、潘璋、宋谦、徐盛、陈武、凌统、甘宁、吕蒙、蒋钦、贺齐、谷利、董袭、周泰、陆逊

  第三次与第四次:孙权、孙泰(战死)、全琮

  第五次:诸葛恪

  曹军

  第一次:蒋济、张喜

  第二次:曹操、张辽、李典、乐进

  第三次与第四次:魏明帝、满宠、田豫、张颖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游戏攻略(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