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高中语文史记中,范蠡那篇课文的原文和翻译原文:
范蠡事越王句践,既苦身戮力,与句践深谋二十馀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於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句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句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为书辞句践曰:“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於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句践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不然将加诛于子。”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於是句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於是自谓陶朱公。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
朱公居陶生少子。少子及壮而朱公中男杀人,囚於楚。朱公曰:“杀人而死,职也。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於市。”告其少子往视之。乃装黄金千溢,置褐器中,载以一牛车。且遣其少子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长男曰:“家有长子曰家督,今弟有罪,大人不遣,乃遗少弟,是吾不肖。”欲自杀。其母为言曰:“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长男,柰何?”朱公不得已而遣长子,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曰:“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
至楚庄生家负郭,披藜藋到门,居甚贫。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庄生曰:“可疾去矣,慎毋留!即弟出,勿问所以然。”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2.文言文范蠡的翻译范蠡侍奉越王句践,尽心竭力,和句践深谋二十多年,最终灭亡了吴国,报了会稽之仇,向北渡过淮河到了齐国、晋国的边境,号令中原,来扶持周朝天子,句践称霸,范蠡称上将军。回到越国范蠡认为很大的名声和官位之下,难以持久,而且句践的为人可以和他同患难,不能和他共安乐,就写奏章向句践告辞说:“我听说君主忧虑臣子就要操劳,君主受到屈辱臣子就最该万死。从前君王在会稽受辱,我之所以不死,就是为了报仇雪恨。如今既然已经报仇雪耻了,我请求把我处死(在会稽我就该死的)。”句践说:“我打算和你把国家分开共同管理。你如果不答应,就把你处死。”范蠡说:“君主依靠命令行事,我依靠心愿行事。”于是装载轻宝珠玉,和自己的随从乘舟漂流到海上,最终都没有回来。于是句践把会稽山封为范蠡的封地。
范蠡浮海到了齐国,改变姓名,称自己叫作鸱夷子皮,在海边种地,辛苦劳作,父子都治理家产。没过多久家产到了数十万。齐人听说他贤能,让他担任宰相。范蠡喟然长叹说:“在家能赚到千金,做官能做到卿相,这是百姓福气的极限了。我长时间享受尊名,这样不吉利。”于是交还了相印,散尽家财,分给朋友乡亲,带着自己的重宝,悄悄的走了,停在陶(今山东定陶),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交易有无的道路畅通,在此可以致富。于是自称陶朱公。又开始了父子耕种养殖,不住家里,根据时令贩卖货物,追逐十分之一的利润。没多久就积攒了巨万的财产。天下都知道了陶朱公。
3.文言文《范蠡退隐》翻译范蠡侍奉越王句践,尽心竭力,和句践深谋二十多年,最终灭亡了吴国,报了会稽之仇,向北渡过淮河到了齐国、晋国的边境,号令中原,来扶持周朝天子,句践称霸,范蠡称上将军。回到越国范蠡认为很大的名声和官位之下,难以持久,而且句践的为人可以和他同患难,不能和他共安乐,就写奏章向句践告辞说:“我听说君主忧虑臣子就要操劳,君主受到屈辱臣子就最该万死。从前君王在会稽受辱,我之所以不死,就是为了报仇雪恨。如今既然已经报仇雪耻了,我请求把我处死(在会稽我就该死的)。”句践说:“我打算和你把国家分开共同管理。你如果不答应,就把你处死。”范蠡说:“君主依靠命令行事,我依靠心愿行事。”于是装载轻宝珠玉,和自己的随从乘舟漂流到海上,最终都没有回来。于是句践把会稽山封为范蠡的封地。
范蠡浮海到了齐国,改变姓名,称自己叫作鸱夷子皮,在海边种地,辛苦劳作,父子都治理家产。没过多久家产到了数十万。齐人听说他贤能,让他担任宰相。范蠡喟然长叹说:“在家能赚到千金,做官能做到卿相,这是百姓福气的极限了。我长时间享受尊名,这样不吉利。”于是交还了相印,散尽家财,分给朋友乡亲,带着自己的重宝,悄悄的走了,停在陶(今山东定陶),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交易有无的道路畅通,在此可以致富。于是自称陶朱公。又开始了父子耕种养殖,不住家里,根据时令贩卖货物,追逐十分之一的利润。没多久就积攒了巨万的财产。天下都知道了陶朱公。
4.高中文言文百段翻译46~4946.刖跪直谏齐景公有一次披散头发,乘坐六匹马驾驶的车,带宫女而驰出宫门。
刖跪(断足的看门人)见了,就击打景公的马,又回过身来说:“你不是我的国君啊!”景公惭愧得不肯上朝。晏子看到裔敖而问道:“国君为什么不临朝呢?”裔敖说:“国君披发,乘六马,载妇人而出宫门,遇到刖跪,刖跪打国君的马,又回身说:‘你不是我的国君’,国君羞愧而回,不再出来,因此就不上朝了。”
晏子入宫拜见景公,景公说:“几天前寡人做了错事,披发乘六马而出宫门,刖跪击我的马并且回身说‘你不是我的国君’。寡人受天下大夫的赏赐,得做齐国百姓的国君,卫护宗庙社稷,今被刖跪责备,羞辱社稷,我还能处在诸侯之列吗?”晏子答:“国君不要担心。
臣听说:臣下没有直辞(直言敢谏),就没有可*的君上;百姓不敢说话,君上一定有骄矜之行。古代只有明君在上,臣下才敢直言劝谏;君主向善,百姓才不避讳,敢于说话。
现在国君有错事,而刖跪直言敢谏,这是国君的福埃因此臣特来庆贺。请国君以明君的好善而赏赐刖跪,以明君的受谏而礼待刖跪。”
齐景公解开了心头的疙瘩,笑着说:“可以这样做吗?”晏子说:“可以的。”于是下令加倍赏赐刖跪。
当时朝野平安无事47.范蠡拒不言和吴国的使者(王孙雄)回去后又来求和,言辞越发谦恭,礼节越发尊贵。越王又想答应吴的求和。
范蠡劝谏越王说:“(过去这些年)是谁使我们(忧劳国事)早上朝晚罢朝的,不是吴国吗?用十年工夫谋划,一个早晨就前功尽弃,那可能吗?君王暂且不要答应(吴国),灭吴之事将很容易地就有指望了。”越王说:“我打算不答应(吴国),可是难以回答吴国的使者,你去答复他吧!”范蠡就左手提着鼓,右手拿着鼓槌来接待吴国的使者,说:“从前上天给越国降下灾祸,让吴国统治,可是吴国不接受。
现在(我们)要一反此道改变你们过去不灭越的祸难。我们君王敢不听从上天的命令,而只是吴王的命令吗?”王孙雄说:“范先生,先人说过:‘无助天为虐,助天为虐者不祥。
’现在我们吴国螃蟹吃稻谷连种子都没剩下,您还要帮助上天给我们增加灾祸,您不忌讳那是不吉祥的吗?”范蠡说:“王孙先生,我们最早的先君,本来是周王室不够格的子爵,我们(越国人民)过去一直就靠近东海岸边居住,越人只能同鱼鳖这类水族动物居住在一起,同虾蟆一类的水族居住在水边小洲上。我的面目生成人的形状是很惭愧的,实际上我还和禽兽一样,我又哪里懂得您这些巧辩的言辞呢?”王孙雄说:“范先生您要帮助天干坏事,一定是不吉祥的。
我要求面见越王,(把吴王的意见报告给他)。”范蠡说:“(我们)君王已经把此事交给我这办事人员全权处理。
您还是回去吧,不要让办事的人得罪您。”使者(王孙雄)回吴(复命)。
范蠡也不向越王报告,擂鼓发兵跟随使者,一直进占姑苏宫,越国军民没有伤亡,便灭了吴国。48.知我者鲍子也管仲是颖上人,年轻时常常和鲍子交往,鲍子知道他很能干。
管仲很贫困常常欺骗鲍子,鲍子始终好好地对待他,不说任何(责怪的)话。不久鲍子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等到小白登上诸侯王的位置,成为齐桓公时,公子纠死了,管仲也被囚禁了。鲍子就进荐了管仲。
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掌管政事,齐桓公因此称霸。九次聚集了诸侯,匡正了天下,这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说:“我起初穷困时,曾经和鲍子一起作生意,分红利时,大多给自己,鲍子不认为我贪婪,知道我是贫穷的缘故。我曾经替鲍子作事,却使大家更穷苦,鲍子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作事常会)遇上不利的时机。
我曾经三次作官三次被国君驱逐,鲍子不认为我不能干,知道我没有遇上好时机。我曾经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子不认为我胆怯,知道我有老母亲(要赡养)。
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他而死,我被关押、受辱(却不自杀),鲍子不认为我***,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耻、而以声名不能显扬于天下为羞耻,真是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子啊。”鲍子进荐了管仲后,把自己置身于管仲之下。
他的子孙在齐国世世代代享受俸禄,有封地的子孙有十几代,子孙常常成为著名的大夫。天下人不赞美管仲的能干,却赞美鲍子能够了解人。
49.优施教骊姬晋献公的艺人名优施,和骊姬私通。骊姬问他说:“我想做废立太子的大事,向三位公子发难怎么样?”优施回答道:“早点处置这件事,使他们知道事情的最终结果。
人一旦知道事情的最终结果,很少会有怠慢之心,既使有怠慢之心,也是容易残害的。”骊姬说:“我想要发难,从谁开始下手?”优施回答道:“一定要从申生开始。
申生为人小心、精明而洁身自好、受不起羞辱,而且年长稳重,又不忍心害人。精明而洁身自好的人容易受辱,稳重的人一旦激奋,就可以找他的毛病。
不忍心害人一定自我忍受(屈辱),污辱他适合他的为人(是可行的)。”骊姬说:“稳重的人恐怕难以动摇吧?”优施回答道:“知道侮辱的人是可以侮辱的。
可以(通过)侮辱他来动摇他的稳重。如果他不知道侮辱,也就一定不知道固守常规了。
现在你内得君心,外受宠爱,况且你好、坏君王。
5.《范蠡》全文翻译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华夏族,楚国宛地三户(今南阳淅川县滔河乡)人。
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
著《范蠡》二篇,今佚。范蠡为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楚学开拓者之一。
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虽出身贫贱但是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
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传说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
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
后定居于宋国陶丘(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南),自号“陶朱公”。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尊之为财神。范蠡是范姓始祖范武子的玄孙,并被视为顺阳范氏之先祖。
6.范蠡翻译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关于范蠡的译文范蠡事奉越王勾践,辛苦惨淡、勤奋不懈,与勾践运筹谋划二十多年,终于灭亡了吴国,洗雪了会稽的耻辱。
越军向北进军淮河,兵临齐、晋边境,号令中原各国,尊崇周室,勾践称霸,范蠡做了上将军。回国后范蠡以为盛名之下,难以长久,况且句践的为人,可与之同患难,难与之同安乐,写信辞别勾践说:“我听说,君王忧愁臣子就劳苦,君主受辱臣子就该死。
过去您在会稽受辱,我之所以未死,是为了报仇雪恨。当今既已雪耻,臣请求您给予我君主在会稽受辱的死罪。”
勾践说:“我将和你平分越国。否则就要加罪于你。”
范蠡说:“君主可执行您的命令,臣子仍依从自己的意趣。”于是他打点包装了细软珠宝,与随从从海上乘船离去,始终未再返回越国,勾践为表彰范蠡把会稽山作为他的封邑。
范蠡乘船飘海到了齐国,更名改姓,自称“鸱(chī,吃)夷子皮”,在海边耕作,吃苦耐劳,努力生产,父子合力治理产业。住了不久积累财产达几十万。
齐人听说他贤能,让他做了国相。范蠡叹息道:“住在家里就积累千金财产,做官就达到卿相高位,这是平民百姓能达到的最高地位了。
长久享受尊贵的名号,不吉祥。”于是归还了相印,全部发散了自己的家产,送给知音好友同乡邻里,携带着贵重财宝,秘密离去,到陶地住下来。
他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交易买卖的道路通畅,经营生意可以发财致富。于是自称陶朱公。
又约定好父子都要耕种畜牧,买进卖出时都等待时机,以获得十分之一的利润。过了不久家资又积累到万万。
天下人都称道陶朱公。朱公住在陶地,生了小儿子。
小儿子成人时,朱公的二儿子杀了人,被楚国拘捕。朱公说:“杀人者抵命,这是常理。
可是我听说家有千金的儿子不会被杀在闹市中。”于是告诫小儿子探望二儿子。
便打点好一千镒黄金,装在褐色器具中,用一辆牛车载运。将要派小儿子出发办事时,朱公的长子坚决请求去,朱公不同意。
长子说:“家里的长子叫家督,现在弟弟犯了罪,父亲不派长子去,却派小弟弟,这说明我是不肖之子。”长子说完想自杀。
他的母亲又替他说:“现在派小儿子去,未必能救二儿子命,却先丧失了大儿子,怎么办?”朱公不得已就派了长子,写了一封信要大儿子送给旧日的好友庄生,并对长子说:“到楚国后,要把千金送到庄生家,一切听从他去办理,千万不要与他发生争执。”长子走时,也私自携带子几百镒黄金。
长子到达楚国,看见庄生家靠近楚都外城,披开野草才能到达庄生家门,庄生居住条件十分贫穷。可是长子还是打开信,向庄生进献了千金,完全照父亲所嘱做的。
庄生说:“你可以赶快离去了,千万不要留在此地!等弟弟释放后,不要问原因。”长子已经离去,不再探望庄生,但私自留在了楚国,把自己携带的黄金送给了楚国主事的达官贵人。
庄生虽然住在穷乡陋巷,可是由于廉洁正直在楚国很闻名,从楚王以下无不尊奉他为老师。朱公献上黄金,他并非有心收下,只是想事成之后再归还给朱公以示讲信用。
所以黄金送来后,他对妻子说:“这是朱公的钱财,以后再如数归还朱公,但哪一天归还却不得而知,这就如同自己哪一天生病也不能事先告知别人一样,千万不要动用。”但朱公长子不知庄生的意思,以为财产送给庄生不会起什么作用。
庄生乘便入宫会见楚王,说:“某星宿移到某处,这将对楚国有危害。”楚王平时十分信任庄生,就问:“现在怎么办?”庄生说:“只有实行仁义道德才可以免除灾害。”
楚王说:“您不用多说了,我将照办。”楚王就派使者查封贮藏三钱的仓库。
楚国达官贵人吃惊地告诉朱公长子说:“楚王将要实行大赦。”长子问:“怎么见得呢?”贵人说:“每当楚王大赦时,常常先查封贮藏三钱的仓库。
昨晚楚王已派使者查封了。”朱公长子认为既然大赦,弟弟自然可以释放了,一千镒黄金等于虚掷庄生处,没有发挥作用,于是又去见庄生。
庄生惊奇地问:“你没离开吗?”长子说:“始终没离开。当初我为弟弟一事来,今天楚国正商议大赦,弟弟自然得到释放,所以我特意来向您告辞。”
庄生知道他的意思是想拿回黄金,说:“你自己到房间里去取黄金吧。”大儿子便入室取走黄金离开庄生,私自庆幸黄金失而复得。
庄生被小儿辈出卖深感羞耻,就又入宫会见楚王说:“我上次所说的某星宿的事,您说想用做好事来回报它。现在我在外面听路人都说陶地富翁朱公的儿子杀人后被楚囚禁,他家派人拿出很多金钱贿赂楚王左右的人,所以君王并非体恤楚国人而实行大赦,却是因为朱公儿子才大赦的。”
楚王大怒道:“我虽然无德,怎么会因为朱公的儿子布施恩惠呢!”就下令先杀掉朱公儿子,第二天才下达赦免的诏令。朱公长子竟然携带弟弟尸体回家了。
回到家后母亲和乡邻们都十分悲痛,只有朱公笑着说:“我本来就知道长子一定救不了弟弟!他不是不爱自己的弟弟,只是有所不能忍心放弃的。他年幼就与我生活在一起,经受过各种辛苦,知道为生的艰难,所以把钱财看得很重,不敢轻易花钱。
至于小弟弟呢,一生下来就看到我十分富有,乘坐上等车,驱驾千里马,到郊外去打猎,哪里。
7.谁有高中文言百段的第47篇范蠡拒不言和阿越王出兵围困吴国三年后,吴军终于自己崩溃了。吴王带着他的谋臣和贵族们逃到姑苏台上,派王孙雒向越国求和说:“过去上天给吴国降下灾祸,使我在会稽得罪了贵国。现在越王如果肯照顾我的话,我请求恢复当年在会稽实行的和好。”越王有点不忍心,打算答应讲和。范蠡进谏说:“我听说圣人的成功,由于他能利用天时。得了天时还不成功,上天就转到相反的方面去了。天时的转变为期不很远,五年转化一次。小的灾难来得快,大的灾难来得慢。前人有一句话说:‘砍树干做斧柄,手里拿的斧柄就是式样,不必去远处寻找。’现在君王迟迟不能决断,难道忘记了在会稽蒙受的国耻吗?”越王说:“好吧。”就不答应与吴国讲和
吴国的使者去了又回来,求和的措辞越发谦卑,礼节越发恭敬,越王又打算答应他。范蠡进谏说:“谁使我们一早就上朝,很晚才罢朝而忧劳国事的呢?不是吴国吗?同我们争夺三江五湖利益的,不也是吴国吗?我们辛辛苦苦谋划了十年,却又一旦丢弃前功,怎么可以呢?君王暂且不要答应,事情很快就有希望了。”越王说:“我想不答应,但难以答复吴国的使者,你去答复他吧。”范蠡于是左手提着鼓,右手拿着鼓槌,答复吴国的使者说:“过去上天给越国降下灾祸,让越国落在吴国的手中,而吴国却不接受。现在上天一反此道,叫我们报复吴国。我们君王怎敢不听从上天的命令,而听从吴王的命令呢?”王孙雒说:“尊敬的范大夫呀!古人有句话说:‘不要助天作恶。助天作恶的人不吉祥。’现在我们吴国的稻和蟹都吃得精光了,您还要助天作恶,不怕遭厄运吗?”范蠡说:“尊敬的王孙大夫呀!从前我们的先君原是周朝不大够格的子爵,所以只能住在东海岸边,和鼋鼍鱼鳖相处,同水边的虾蟆共居。我们虽然面貌俨然像个人,实际上跟禽兽差不多,怎么懂得你说的这些巧辩的话呢?”王孙雒说:“尊敬的范先生一定要助天为恶,助天为恶可是要遭到厄运的。请让我再见越王一面向他告辞。”范蠡说:“我们君王已经把全权委托给管事的人了。你走吧免得管事的人得罪你
吴国使者只得告辞回去。范蠡不再报告越王,擂起战鼓,出兵跟在吴国使者的后面,一直追到姑苏的吴国王宫,越国人没有什么伤亡,就灭掉了吴国。
8.求文言文范蠡既雪会稽之耻范蠡既已协助越王洗雪了会稽被困之耻,便长叹道:“计然的策略有七条,越国只用了其中五条,就实现了雪耻的愿望。
既然施用于治国很有效,我要把它用于治家。”于是,他便乘坐小船漂泊江湖,改名换姓,到齐国改名叫鸱夷子皮,到了陶邑改名叫朱公。
朱公认为陶邑居于天下中心,与各地诸侯国四通八达,交流货物十分便利。于是就治理产业,囤积居奇,随机应变,与时逐利,而不责求他人。
所以善于经营致富的人,要能择用贤人并把握时机。十九年期间他三次赚得千金之财,两次分散给贫穷的朋友和远房同姓的兄弟。
这就是所谓君子富有便喜好去做仁德之事了。范蠡后来年老力衰而听凭子孙,子孙继承了他的事业并有所发展,终致有了巨万家财。
所以后世谈论富翁时,都称颂陶朱公。
9.高一文言文翻译1.郁离子说:同时具备多种技能的人很少有精通某项技能的,顾虑太多的人很少有做出决断的时候。
所以志向不坚定就散漫,散漫就昏聩,不知道如何决定。所以智慧从专一中产生,禽鸟虽然无知,但却懂得遵守一般人所不懂得遵守的做事专一的道理。
人作为万物之灵却因为欲望众多而昏聩,反而比不上禽鸟,就好像植物奉养枝叶却使它的根枯萎。呜呼!倘若人能够做到专心一意,怎么会比不上禽鸟呢?2.楚王说:“风,是天地之间的气,广大而没有阻碍,不会因为人的高低贵贱施加的有所不同。
而现在你却认为我的风有所不同,能否给我解说一下?。”宋玉回答说:“我的老师曾经说过:‘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他所凭借的,大概是特殊的风组成的气吧!”3.刚开始有人类的时候,本来和禽兽外族一样。有圣人出世才知道住在屋子里以谷物为食、亲近亲人尊重父母,生养死葬。
所以说道没有超过仁义的教化没有正过礼乐刑政的,以此施行天下万物相宜对待自己,身体康健而和气。尧把这个道理传给了舜帝舜帝把这个道理传给了大禹大禹把这传给了商汤商汤把这传给了周文王和周武王,文王和武王把这个传给了周公旦、孔子等;记载于书册中国人世代坚守仁义之道。
现在的浮屠是谁发明的又是谁传下的呢?那鸟儿低头啄食时而抬头四顾那野兽深居简出害怕自己被别的东西伤害尚且免不了,这就是弱肉强食啊!现在我和文畅安居乐业不愁吃喝优游生死,和禽兽不一样怎么不知道这是从何而来的呢?4.夏季,诸侯的大夫跟随着晋悼公进攻秦国,以报复栎地一役。晋悼公在国境内等待,让六卿率领诸侯的军队前进。
到达泾水诸侯的军队不肯渡河。叔向进见叔孙穆子,穆子赋《匏有苦叶》这首诗。
叔向退出以后就准备船只,鲁国人、莒国人先渡河。郑国的子进见卫国的北宫懿子说:“亲附别人而不坚定,最使人讨厌了,把国家怎么办?”懿子很高兴。
两个人去见诸侯的军队而劝他们渡河,军队渡过泾水驻扎下来。秦国人在泾水上游放置毒物,诸侯的军队死去很多。
郑国司马子率领郑国的军队前进,其他国家的军队也都跟上,到达棫林,不能让秦国屈服讲和。荀偃命令说:“鸡叫套车,填井平灶,你只看着我的马首而行动。”
栾黡说:“晋国的命令,从来没有这样的。我的马头可要往东呢。”
就回国了。下军跟随他回去。
左史对魏庄子说:“不等中行伯了吗?”魏庄子说:“他老人家命令我们跟从主将,栾黡,是我的主将,我打算跟从他。跟从主将也就是合理地对待他老人家。”
荀偃说:“我的命令确实有错误,后悔哪里来得及,多留下人马只能被秦国俘虏。”于是就命令全军撤退。
晋国人称这次战役为“迁延之役”。5.吴王赦免越王之后,越王勾践回到故国,就摈弃优裕的生活,殚精竭虑,在座位上放置苦胆,坐卧都要看一看,饮食之前也要尝一下苦胆,说:“你难道忘记了在会稽受到的耻辱吗?”(勾践)亲自参加耕作,他的夫人自己纺织,吃的饭食里面不加肉,穿的衣服没有复杂的颜色和花纹,折节下交,尊重贤人,礼遇宾客,扶助贫困之人,为死者吊丧埋葬,和百姓一起,共同劳作。
勾践想让范蠡来治理国家政务,范蠡回答说:“带领军队的事情,文种不如我;治理国家,善待、吸引百姓的事情,我不如文种。”于是(勾践)把全国的政务都交给大夫文种,让范蠡和大夫柘稽到吴国做人质,过了两年,吴国让范蠡回来了。
7.孔子坐着,曾子陪伴着他。孔子说:“古代圣王有一种最高的德行最重要的道理,用来顺服天下,老百姓因此和睦,君臣上下没有怨恨。
你知道这种道德吗?”曾子离开座位恭敬地回答:“曾参不聪明,怎么能够知道呢?”孔子说:“孝道便是道德的根本,教化由此而产生。返回到座位上去吧,我告诉你。
人的躯干四肢毛发皮肤,都是从父母那里接受来的,不敢使它们受到诽谤和损伤,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修养自身推行道义,扬名到后世,使父母受到尊贵,这是实行孝道的归宿。
孝道从侍奉父母开始,以服事君主作为继续,成就自己忠孝两全才是孝道的最终归宿。《诗经·大雅·文王》说:“怎能不念你祖先,努力学习修其德。”
8.东郭子向庄子请教说:“人们所说的道,究竟存在于什么地方呢?”庄子说:“大道无所不在。”东郭子曰:“必定得指出具体存在的地方才行。”
庄子说:“在蝼蚁之中。”东郭子说:“怎么处在这样低下卑微的地方?”庄子说:“在稻田的稗草里。”
东郭子说:“怎么越发低下了呢?”庄子说:“在瓦块砖头中。”东郭子说:“怎么越来越低下呢?”庄子说:“在大小便里。”
东郭子听了后不再吭声。庄子说:“先生的提问,本来就没有触及道的本质,一个名叫获的管理市场的官吏向屠夫询问猪的肥瘦,踩踏猪腿的部位越是往下就越能探知肥瘦的真实情况。
你不要只是在某一事物里寻找道,万物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逃离开它。‘至道’是这样最伟大的言论也是这样。
万物、言论和大道遍及各个角落,它们名称各异而实质却是相同,它们的意旨是归于同一的。让我们一道游历于什么也没有的地方,用混同合一的观点来加以讨论,宇宙万物的变化是没有穷尽的啊!我们再顺应变化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