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4坦克科普我国志愿军入朝作战初期的武器装备基本上是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缴获的,有日制、美制、英制、捷克制等等以及国内兵工厂生产的。就火炮和枪械而言,就产自世界上24个国家98家兵工厂,其品种和型号多达110种,仅步枪口径从6.5毫米到11.43毫米多达13种,各种枪械的型号更是多达几十种,口径繁杂、样式各异,被称为“万国牌”。
从战争第二年开始,志愿军开始逐步换装苏制武器,装备水平得到改善,同时为适应我国军队正规化和武器制式化建设的需要,我国除从苏联获得武器援助外,还争取在武器生产制造方面获得技术援助。战争后期一批国产武器(以仿制为主)开始装备志愿军。
T-34坦克性能参数——
车体长:6.1米车体宽:3米
车体高:2.72米战斗全重:32吨
发动机功率:500马力涉水深度:1.3米
越障高度:0.73米越壕宽度:2.5米
乘员:5人
装甲厚度:正面炮塔90毫米车体正面45毫米
最高行进速度:公路55千米/小时越野30千米小时
最大爬坡仰角:30°
主要武器:85毫米火炮备弹60发
辅助武器:2×7.62毫米机枪备弹1920发
最大行程:公路400千米越野249千米
T-34坦克是战争前由苏联哈尔科夫共产国际工厂设计师米哈伊尔.科什金领导设计的中型坦克。从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苏联一共生产了T-34系列坦克84070辆,其型号主要为两种:安装76.2毫米坦克炮的T-34/76坦克和安装85毫米坦克炮的T34/85坦克。
1950年11月,我国从苏联引进了第一批300辆T-34坦克,绝大多数为34/85坦克,并很快投入战场。志愿军最著名的T-34/85坦克车组,为第215号坦克,该车组曾在战斗中单车突袭,一次就击毁敌重型坦克3辆,整个车组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共击毁敌坦克5辆、击伤1辆,击毁化学迫击炮9门、汽车1辆,击毁敌地堡26个坑道和指挥所各一个。
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215车组“人民英雄坦克”荣誉称号,并为车组全体乘员记特等功,车长杨阿如荣立一等功,并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而那辆编号为“215的T-34/85坦克,现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