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词原文:
那一日梳妆来照镜,院中来了沈延林,他于鸨儿巧计生,哄骗我苏三递假信。
说道公子新得中,得中皇榜第一名,派人接我回南京,又谁知就此骗进了沈家门。
在沈家住了半月整,那皮氏大娘起毒心,一碗药面送上门,下毒害死沈延林。
他吃一口来吭一声,七孔流血命归阴,那皮氏说我害人命,拉拉扯扯到官厅。
头堂官司审的好,二堂官司就冤难审,洪洞县受贿一千两,衙役分脏八百银。
上堂先打四十板,这无情的板子难容忍。
出处:出自越剧中的《三堂会审》。
三堂会审就是三个部门的最高长官同时、同地同场合审理同一件案件。按照今天的部门就是公安、检察、法院。一般为重大案件,或涉及敏感部分,如皇室内部案件。
扩展资料:
三堂会审
这要从我国古代审判、监察制度谈起。中国封建时代的政治制度内部,有一个很重要的制约系统,即对官僚机构和官吏的监察。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后,在皇帝之下设置三个最重要的官职,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称三公。丞相掌政务太尉掌军务,御史大夫掌监察。
这种体制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官僚政治的基本格局。汉承秦制监察机构称御史台,长官为御史大夫。唐代监察机构内部形成严密的三院制,其监察制度还有一个特点是御史参与司法审判,重大案件皇帝“则诏下刑部、御史台、大理寺同案之”,这延续到明清,人称“三堂会审”。
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与刑部、大理寺合称“三法司”,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凡“三法司”参与审判的称“三司会审”,习称“三堂会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