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的爱情分外浪漫——电影《秋之白华》观后感]
他们第一次相遇的时候,他26岁,她24岁,革命的爱情分外浪漫——电影《秋之白华》观后感。使君有妇罗敷有夫。
他是上大才华逼人、风流倜傥的教授,她是社会学求知若渴、拥护革命的学生。
不是没有交集的,在每次上课的时候,在每次开会的时候,他总是来去匆匆,留下惊鸿一瞥,却深深的印在她的心里。
他叫瞿秋白她叫杨之华。
她的丈夫来上海看她,她问他为什么从不与她回信,他回答说没什么可说的。他在桌下悄悄握她的手,她缓缓的甩开,只觉话不投机半句多。于是他忙着喝酒应酬、夜不归宿,她忙着学习开会,给女工讲课。他们的路渐行渐远。
下雨的午后他没有打伞,淋在路边等她,她的表情只是错愕,看到他从怀里拿出一只玫瑰。他说你的课就这么重要?少上一节都不行吗?她只是把伞交给他,让他回家。他头也不回的走了,扔下那只玫瑰,兀自被雨水蹂躏。她的心里满是失望,她以为,他不在乎。
他叫沈剑龙是杭州郊县的富家子弟,是杨之华两岁女儿的父亲。
夫妇俩去看戏,远远看到楼下的瞿秋白夫妇,之华热切的与剑龙介绍,说瞿秋白去过苏俄,是中国俄文最好的人,瞿太太五四的时候是学生领袖,创办了《妇女声》。她的话被剑龙打断,他全神贯注的看戏,一边说着,像你们这样的女人就不该当什么领袖,革命是男人的事情,女人呢,就应该好好坐在这里看戏。
一瞬间他们之间的裂痕,犹如最深邃宽广的鸿沟,再也无法逾越。
后来她才知道,她写给丈夫的信,他从来都没有拆开过,那个时候,她已经有了离婚的决心,而瞿秋白的妻子已病入膏肓,未几便去世。
暑假的时候她没有回家,她渴望与他一起工作,分担他失去亲人的痛苦,而他的思想、言谈举止,也在不知不觉中照亮她的生活。他们在西餐厅,庆祝她加入党组织,她转身去拿红酒,那袅袅婷婷的身影,该是他对她动心的最初时刻。
他们始终没有表白,直到她说,她要回家一趟,去办离婚的事,观后感《革命的爱情分外浪漫——电影《秋之白华》观后感》。他说我陪你。
两个男人默默地交流,没有言语,只在宣纸上用毛笔写诗。沈剑龙写道:“避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瞿秋白和道:“常恨言语浅,不及人意深,今朝两相视,默默万重心。”杨之华在外面忐忑不安的等,直到最后沈剑龙提笔写了大大的四个字:“借花献佛。”那刻她才知道,他是爱她的,只是他们是两个世界的人。泪流满面却不得不奔向她的爱,她的理想,义无反顾。
1924年11月18日,他们在民国日报上公布启示,自即日起瞿秋白与杨之华宣布恋爱关系,自即日起沈剑龙与杨之华解除婚姻关系,自即日起沈剑龙与瞿秋白结为朋友关系。
多么惊世骇俗的三个人啊!
因为爱所以勇敢。即使是当今社会,离婚仍然被视作不光彩的事,而在将近100年前的中国,就有这么一个伟大的女性,为了爱情,为了革命理想,勇敢前行。
因为爱所以放开。他曾经对她说过,你想来读书就读书,想来革命就革命,你还要我怎么样?即使他从来不曾了解和理解她的追求,他依然用尽他最大的力量去满足她,包容她,直至放她自由。
因为爱所以承担。他从未对她表白,但他深深的了解,她说要去离婚,他便陪她去了,坦坦荡荡,没有顾忌社会舆论,亦不害怕道德审判。
他们都是胸有大志、不拘小节的人,因为爱,所以无私无畏。
他们新婚的那天,他刻了一枚图章给她,润白的新玉上刻着四个篆字,秋白、之华——秋之白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他们在一起度过了幸福的十年,虽然面对时局的动荡,颠沛流离;面对白色恐怖,生死未卜。他们去武汉进行革命运动,去苏联筹备党的六大,他们为中国的时局忧虑,为英勇牺牲的战友悲愤。他一度是党组织的总负责人,一度处于领导层的边缘,但任何时候,他都始终坚定对国家对党的忠实信仰。在狱中不是没有留恋,他留恋他最亲爱的妻子,他不会组织自己的生活,不会做简单平常的琐事,十年来,他依傍她生活,十年后,他们在飘雪的夜里最后分别。而不管多么留恋,他始终坚持,头可断,志不可改,为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被害,英勇就义的时候,他穿上杨之华亲手缝制的衣服,鲜血染红了满山的花海。
在其后的38年里,杨之华独自一人面对风雨,曾经被捕入狱,曾被隔离审查,颠沛流离的生活,直至1973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而这最后几十年的爱情就是,即使你已不在,我也要勇敢的走下去,为理想,为信念。
2011年8月19日凌晨0:12
〔革命的爱情分外浪漫——电影《秋之白华》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