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首:八
兵(拼音:bīng)是现代汉语常用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兵是会意字,像双手握着武器的样子。
本义就是指作战用的武器,也称兵器,如:短兵相接、兵不血刃,手握兵器的人是参与作战的,所以“兵”又引申为战士、士兵,如:兵强马壮、当兵。又进一步引申为军队、军事、军种,如:兵不厌诈、兵临城下。
“兵”斧头转向右边,双手未变,小篆形体,斧头已经变形,小篆与秦、汉文字都不甚相合,却与西周、战国楚文字相合。
扩展资料:
“兵”字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是个“斤”字。在古代“斤”字就是斧头,是一种非常锋利的武器,下半部是一个人的双手。
组合起来就是双手握着锋利的武器,有的学者认为,“兵”像双手挥斤斫木之状。也有的学者认为是双手拿着兵器。不过学术界多认为“兵”的本义是兵器。
如《荀子·议兵》:“兵不血刃,远迩来服。”意思是兵器上血迹都没有,就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远近都归顺于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