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福潮阳神泉镇(今属惠来县)人。
幼年聪慧好学,文思敏捷,出口成章,被誉为神童。14岁时,由地方举荐,应召赴南京参加童子试。朱元璋亲自面试,非常赞赏他的才华,但因年纪太小,不便留京,即命吏部官员林鼎元护送他回潮,并行文地方按月拨给供养银粮,俟长大后再行录用,惜于归途因抑郁过度,在浙江濮州驿馆病亡。朱元璋闻讯特为颁旨赐葬。苏福诗文大多佚失,仅存有《三十夜月诗》30首和《送林鼎元》、《秋风辞》、《纨扇行》、《遣睡魔》等诗篇。他的《三十夜月诗》,写得十分形象清新。明代大文学家王世贞特别称赞他的《初一夜月诗》“却于无处分明有,浑似先天太极图”句,说是“令陈白沙,庄定山白首操觚,未必能胜”。清代著名诗人,诗评家袁枚还录了其中7首于《随园诗话》,给予很高评价。但据《广东文献》和《惠来县志》所载《三十夜月诗》仅得27首。近人就已有考定《初四夜月》一首断非苏福所作。他的《秋风辞》有句:“人见秋风悲,我见秋风喜”,“吹将鬓发如硒溪,快我鹰扬邈云汉”。踌躇满志抱负何其高远。
方凤巢1893—1928,惠来县惠城镇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惠来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主要领导人。
14岁时,参加潮州黄冈丁未起义。民国13年1924年与方汝楫等组织起惠来青年社,办平民学校专门接收因贫穷而失学的青少年入学,出版刊物《小铁锤》,对青少年进行革命宣传。民国14年1925年,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派邓国保为特派员,到惠来指导工农运动,方凤巢负责农会和县工会的筹建工作。县工会成立之后,他做为主要负责人,亲自深入盐区组织盐工会,对盐场官吏开展合法斗争,会员很快发展到800多人。随后协助方尔辑建立共产主义青年团惠来支部,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5年1926年初,中共惠来部委成立,他是领导成员之一。“四·一二”事变后,惠来革命武装北撤湘鄂,他转移至香港。不久受命秘密回惠来组织农民武装,开展反围剿斗争。9月,为迎接南昌起义军南下,在坑仔村建立由惠来、陆丰农民革命骨干组成的坑仔武装团队。并联合各村农民自卫军,对国民党重兵驻守的隆江镇发动围攻。方凤巢亲率南区五乡盐民武装和图田筹乡农民自卫军,经过3天3夜的激战,攻克神泉镇。年底方凤巢率惠来县委机关转移至大南山区,会同潮阳、普宁两县县委开辟大南山革命根据地,共同建立了东江工农革命军东路团队,惠来革命武装组编为第五团队。
民国17年1928年春,彭湃带领东江特委机关、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部分队伍转移到惠来,领导农民暴动。惠来县委在方凤巢的领导下,出色地指挥赤卫队和农民配合红军作战,连克葵潭、隆江等军事重镇和封建堡垒。3月上旬,彭湃在兵营村决定攻打惠来县城,实行总暴动的计划,以方凤巢为首的惠来县委,在短期内,在全县范围组织起庞大的农民武装合潮、普二县近10万人配合红军作战,于该月中下旬,两度攻克惠来县城。击溃国民党十一军2个团及1个独立营。成立惠来县苏维埃政府,由方凤巢兼任政府负责人。同年9月29日,国民党派重兵围剿东江特委驻地羊公坑,为掩护特委机关和彭湃转移,方凤巢率领惠来县委负责人吴应丁、吴乃良、王昭海及警卫人员浴血奋战,在撤退途中,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