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镇木版年画详细资料大全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品之一。作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主要分布于河南省开封、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朱仙镇木版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犷简炼,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

2006年5月20日,朱仙镇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基本介绍中文名:朱仙镇木版年画产地:河南省开封市朱仙镇产生时间:诞生于唐,兴于宋题材形式:斗神、生活类年画、家堂画等制作方法:木版与镂版相结合,水印套色代表作品:《松鹤延年》《五子夺魁》等历史溯源,艺术特色,表现手法,工艺特点,色彩运用,构图技巧,制作工艺,传承发展,题材形式,历史溯源朱仙镇木版年画诞生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北宋初年宋都东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地的商人大量涌向京城。庞大的市民阶层促进了世俗文艺的发展,活跃的世俗文艺又给年画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加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将中国雕版印刷业推向繁荣。自此年画也由笔画转向刻版印刷。当时东京木版年画的印刷及销售盛况空前。不仅民间作坊遍布京城,就连宋室官廷也主持开办年画作坊。官办与民办作坊的融合,使木版年画的发展成为必然。北宋末期由于金兵的入侵,京都沦陷,繁荣的市民文化逐渐萧条。大量年画艺人流落江南,东京的木版年画业迁至东京45里外的朱仙镇。明清时期朱仙镇河道四通八达,随即成为中原的商业重镇。木版年画在繁荣的商埠迅速恢复,买卖兴隆,声名大振。据载当时朱仙镇从事这一行业的有300余家。清末时由于朱仙镇河道阻塞,航道不通,木版年画与其他商业都日趋萧条。民国初期镇上有40多家生产作坊,2000多人从事年画生产,山东、安徽、河北、江苏等地的客户纷至沓来,生意十分兴拢画店有万通、晋涌泰、天兴德、德盛昌、天义德、天成德、大天成、二天成、得源长、万盛、三成义等。抗日战争爆发前,朱仙镇木版年画业迁往开封,自此又掀起木版年画繁荣的第三次高潮。当时开封的年画作坊有60多家,主要集中在东大街,西大街、中山路和书店街。著名的老店有汇川、振源永、云记、鸿记、天福利等。1949年后,开封市先后成立了开封年画社、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社等团体机构,对木版年画的传统工艺进行挖掘、整理。艺术特色表现手法朱仙镇木版年画来自民间,流传于民间,别于历代宫廷文人画温文尔雅的格调。它线条粗犷奔放,情节鲜明感人,构图饱满匀称,形象古朴生动,色彩浑厚强烈,极富于装饰效果,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表现手法上,朱仙镇年画吸取了传统绘画技法及丰富多彩的装饰手法,创作出栩栩如生的人物故事,但对人物的衬景不作着意描绘,能做到恰到好处。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以简洁明快夸张的手法处理画面和刻画人物形象的。对神祇的形象塑造,特别突出头部形象,身体比例夸张,极具感染力。人物的面貌健美英俊而不带媚色,是朱仙镇年画最突出的特点。朱仙镇年画源于民间,经历代艺人之手而融入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和崇神意识,反映了农民希冀五谷丰登、富裕兴旺、和睦如意、平安吉祥、六畜兴旺等美好的生活愿望,以及扶正驱邪、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朱仙镇木版年画继承了中国古代优良的传统艺术手法,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点:整个画面饱满、紧凑、严密,基本不留空白,能做到主次分明,主体突出,不繁琐,表现出匀实对称图案的装饰味道。画面上艺人还采用了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法”,使每件事物都能清楚地表现主体并为主体服务,画面的安排,不会使人感到有不合情理之处。工艺特点朱仙镇木版年画制作采用木版与镂版相结合,水印套色,种类繁多,所用原料为炮制工序,用纸讲究,色彩艳丽,庄重深朱厚,题材和内容大多取材于历史戏剧、演义小说、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年画乡土气息浓郁,民间情趣强烈,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和淳朴古老的民族风格。朱仙镇木版年画刀技线条粗犷豪放,阴粗阳细,阴阳对比性较强。尤其是在神像画的衣纹上表现更为突出,有乡土气息,具有北方民族的纯朴、厚实、健壮、整洁的艺术风格。色彩运用朱仙镇木版年画十分讲究用色,以矿物、植物作原料,自行手工磨制颜料,磨出的颜料色彩十分纯净,以之印制的年画明快鲜艳,久不褪色。朱仙镇年画非常注意中华民族的欣赏习惯,多用青、黄、红三原色,用色总数可达9~10种。民间常说:“黄见紫,难看死”,而开封朱仙镇年画黄紫两色的搭配,颜色厚重,对比强烈,不仅没有难看之嫌,反而色彩鲜艳,与民间过年的欢乐气氛协调一致。朱仙镇年画崇尚使用暖色,如丹红、木红、桃红、槐黄、桔黄等,显得热烈奔放。色版设定有:黑线版(黑胚)、水黑版、红版、脸版(木红)、紫版(葵紫)、绿版(铜绿)、青版、蓝版、黄版(版黄)等,其中除黄版之外,皆木版套印。人物服饰设色以木红、铜绿、葵紫三色为主,将世俗生活中的色彩融于神祗崇拜的宗教色彩模式之中。如“镇宅钟馗”红冠绿袍;“灶马”中的灶爷为红袍,灶奶为绿袍;“关爷”为红脸绿袍。以广丹饰绘人物眼皮也是朱仙镇年画所特有的风格,如“火塘寨”(铜锤换玉带)中的赵匡胤、杨鲧,“带子上朝”中的郭子仪,“加官晋禄”中的陆登,“柴王推车”中的柴荣,“苟家滩”中的李嗣源、王彦章,“马上鞭”中的秦叔宝、尉迟恭等,以此表现人物鲜明的审美个性。构图技巧朱仙镇木版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扩简炼,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人物头大身子小,既有喜剧效果又觉得匀称舒适。有些地方的年画人物脸部多打红脸蛋来妆饰,而朱仙镇的年画不打红脸蛋,看起来很自然和谐。在中国传统民间工艺中,人们多把老虎做成或画成黄老虎或红老虎,而朱仙镇的年画是黑老虎。这种不拘泥于传统的创作手法、受到了中外美术界的重视和赞誉。制作工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第一步选用上等坚实的梨木进行刻版,刻前先用植物油涂于木板表面三到四遍,自然凉干后,再用顶沸的热水冲洗。然后用特制刮刀刮去木板表面浮油,艺人称之为“熟版”。木板雕刻工具早年多为自行制作,有刻刀、净缝刀、文章锉、巩锉、刮刀、铲刀、敲锤等二十余件。后来雕版师傅也在使用成套的专用雕刻刀。年画的印制工具多就地取材,采用当地野生植物顶端之茸毛和棕,用绳子困扎而成。草制圆锥形色刷,一色一刷不能混用。另有敲锤儿、沙袋、沾刷等辅助工具。年画用纸旧时多采用本地廉价土造纸、毛边纸,清代以来,年画开始使用规格大、韧性好的日本油光纸。而后来多用中国传统的生宣纸印制。年画200张为一“块”。印时将纸张按不同的张数按“块”夹在自制竹夹上。纸夹牢后一头插入“管钉”,一头置于自制灰砖槽中,纸摺叠呈“S”状。印黑线版需双手用力,线条才清晰、瓷实。整套动作和过程,要求眼明手快、手眼密切配合,必须全身心投入一丝不苟。色版较线版含色量大,用力过重纸易烂,用力过轻色块不瓷实。左手操“趟子”作平扫状,每道工序都需精心操作。高档年画与神像画人物之眼眸、胡须、服饰需加套水墨、金粉、套色可多达九遍。普通年画以黑、黄、红、丹、绿、紫六色,先淡后重,依次套印而成。套画套色顺序为,先印黑,后黄,再红、绿、青、有些画样还需加托水红,或印脸。画印好后需停几个小时使颜色“吃”入纸内。晚上再“晾”,晾要恰到好处。朱仙镇木版年画印刷用色十分讲究。艺人们运用传统的炒、熬、滤等多道配色工艺,精心炮制。使年画色彩更加鲜艳,绚丽多彩。他们在绿、紫色中加入白矾、石灰。紫、绿两色要充分发酵,调制时要调起泡沫,色彩才沉稳、耐看、有韵味。还将色中加入残剩茶叶水,晾画时,才互不粘连等等。朱仙镇木版年画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发展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产地,实际上并不完全在镇里。该镇四周的大小村庄皆有艺人设小作坊制作生产,朱仙镇只是集散的而已。该镇的大小作坊最多时可达三百多家,足见其规模之大,木版年画年产量最高时达300万张,除销往河南本省外,还远销山东、江苏、安徽、福建、宁夏等地,销售辐射近大半个中国,足见其影响之大。1961年,恢复和发展了木版年画,成立了“开封市朱仙镇年画生产合作社”。1983年,省新闻出版事业管理局批准成立“开封市朱仙镇木版年画社”。1986年,在开封市旅游局和朱仙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开封县朱仙镇成立了“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社”。担负起了对木版年画的挖掘、收集、整理工作。朱仙镇木版年画社的成立,标志著朱仙镇木版年画有了传承、发展的机遇,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有了一个专业性的机构。1987年,开封市社联批准成立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研究会”。2003年10月,朱仙镇被国家授予“中国木版年画艺术之乡”称号。2004年,开封市博物馆成立了“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研究保护中心”。2006年5月,朱仙镇木版年画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6月,朱仙镇木版年画参加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并获金奖。2006年7月,参加中国中西部工艺精品博览会并获金奖。2006年,配合省、市、县民协完成了《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朱仙镇年画卷》编纂工作。2006年11月,通过河南商业厅获出口资质。2006年10月,朱仙镇木版年画社被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命名为“河南省文物复仿制品研究开发基地”。2006年,朱仙镇木版年画被中原工学院,中原影视学院,郑州轻工学院定为美术、影视实践培训基地。朱仙镇木版年画,不但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而且极具观赏价值。开封已挖掘、整理出的年画老版有二百二十余块,重新印制历史老版年画三百多套,并编印了《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精选》《朱仙镇木版年画珍藏本》《朱仙镇木版年画故事集》等,为保护传统木版年画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朱仙镇镇政府加大了对人才的培养和对老艺人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截至2010年,朱仙镇从事木版年画印刷的有70多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一级民间艺术家”1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员5人,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5人,工艺美术家有6人,省民协会员25人,木版年画自然保护村4个。阻碍朱仙镇木版年画发展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优质传统木版年画受到低价商品冲击太大,传统木版年画的市场基础本来就比较薄弱,由于年画市场的商品同质化,粗制滥造、以次充好等不正当竞争手段不断出现,如果得不到各方的鼓励和支持,朱仙镇木版年画很难在市场长期立足,从而造成朱仙镇木版年画这一传统文化的发展危机。2016年经开封市祥符区政府与犀牛会(北京)信息技术集团合资成立的国有集团——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集团应时而生。集团经开封市政府授权,拥有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唯一经营权。且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集团出品的所有朱仙镇木版年画将均采用纯植物矿物染料印制,虽然此工艺随着时代的变迁已失传近百年,但朱仙镇木版年画集团经过匠心研制古方古法、长期反复试验,终于恢复了植物矿物染料古法印制。用纸选用国家“非遗”纸张连四纸,用传统的技术工艺制作朱仙镇木版年画,同时也会结合当前时代的发展,使其在保有传统特色的前提下也适应当前人们的审美观,延续传统文化工艺作品,传承传统技术工艺。题材形式朱仙镇木版年画中画的最多的就是斗神,斗神中以秦琼、尉迟恭两位武将为主。他们或衣着不同,或形态各异:步下鞭、马上鞭、回头马鞭、抱鞭、竖刀、披袍等,不下20种样式。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文武斗神。文斗神有五子、九莲灯、福禄寿等;武斗神常是戏曲中的忠臣义士和各类英雄好汉。不同人的房门常贴不同内容的斗神:已婚子女的房门贴“天仙送子”、“连生贵子”、“三娘教子”;中年人房门贴“加官进禄”、“步步莲生”;老年人房门贴“松鹤延年”和寿星之类;少年居室房门贴“五子夺魁”、“刘海戏金蟾”等。生活类年画有供成年人游戏(类似跳棋)的纸图,绘有白丁、秀才、举人、进士、状元至阁老,逐级晋升官职爵位,故称“升官图”。印有元宝、珠宝、劈柴、键子等螺旋式升级的游戏图,则专供儿童游戏所用,俗称“赶小图”。另有男女定亲(换小帖)用的龙凤启,美化环境的花纸、包装纸,端午节用的纸画扇,中秋节祭月用的“月光菩萨”等。还有专为扎“社火”所用的品种,人物多、场面大,多为对开、全张大小。遮挡杂物、装饰环境所用的花纸“桌裙”等,品种繁多,后多已失传。家堂画是敬奉过世的三代宗亲的图像,亦称祖宗神位,为一般贫苦农家简陋的祭祖场所所用。图分三层上绘曾祖父母、祖父母;中为父母;下绘刻天官、童男、童女、摇钱树、聚宝盆、戟、盔、金锭、珠宝等,一般有“阖家欢乐庆新年”字样。以祈祖宗在天之灵护佑家族兴旺安康:激励后生奋发向土、光宗耀祖。因多贴在堂屋正中,故称“家堂”,有多种不同规格和式样。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游戏攻略(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