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对老子和孔子这两位圣人都十分熟悉吧!那么你想知道孔子第二次拜访老子的故事是怎样的吗?如果你感兴趣,就赶紧和我我一起来了解这个典故吧!
再授孔丘
话说孔丘与老聃相别,转眼便是十七八年,至五十一岁,仍未学得大道。闻老聃回归宋国沛地隐居,特携弟子拜访老子。
老子见孔丘来访,让于正房之中,问道:一别十数载,闻说你已成北方大贤才。此次光临有何指教?孔丘拜道:弟子不才,虽精思勤习,然空游十数载,未入大道之门。故特来求教。老子曰:欲观大道,须先游心于物之初。天地之内环宇之外。天地人物日月山河,形性不同。所同者皆顺自但是生灭也,皆随自但是行止也。知其不同是见其表也;知其皆同,是知其本也。舍不同而观其同,则可游心于物之初也。物之初混而为一,无形无性,无异也。孔丘问:观其同,有何乐哉?老子道:观其同,则齐万物也。齐物我也齐是非也。故可视生死为昼夜,祸与福同,吉与凶等,无贵无贱,无荣无辱,心如古井,我行我素,自得其乐,何处而不乐哉?
孔丘闻之,观己形体似无用物,察已荣名类同粪土。想己来世之前,有何形体?有何荣名?思己去世之后,有何肌肤?有何贵贱?于是乎求仁义、传礼仪之心顿消,如释重负,无忧无虑,悠闲自在。老子接着说:道深沉矣似海,高大矣似山,遍布环宇矣而无处不在,周流不息矣而无物不至,求之而不可得,论之而不可及也!道者,生育天地而不衰败、资助万物而不匮乏者也;天得之而高,地得之而厚,日月得之而行,四时得之而序,万物得之而形。孔丘闻之如腾云中,如潜海底,如入山林,如沁物体,天我合为一体,己皆万物,万物皆己,心旷而神怡,不禁赞叹道:阔矣!广矣!无边无际!吾在世五十一载,只知仁义礼仪。岂知环宇如此空旷广大矣!好生畅快,再讲!再讲!老子见孔丘已入大道之门,侃侃而谈道:圣人处世,遇事而不背,事迁而不守,顺物流转,任事自然。调和而顺应者,有德之人也;随势而顺应者,得道之人也。孔丘闻之若云飘动,随风而行;若水流转,就势而迁。喜道:悠哉!闲哉!乘舟而漂于海,乘车而行于陆矣。进则同进止则同止,何须以己之力而代舟车哉?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妙哉!妙哉!再讲!再讲!老子又道:由宇宙本始观之,万物皆气化而成、气化而灭也。人之生也气之聚也;人之死也,气之散也。人生于天地间,如白驹过隙,忽但是已矣。万物之生蓬蓬勃勃,未有不由无而至于有者;众类繁衍,变化万千,未始不由有而归于无者也。物之生由无化而为有也;物之死,由有又化而为无也。有,气聚而可见;无,气散而不可见。有亦是气。无亦是气有无皆是气,故生死一气也。生者未有不死者,而人见生则喜,见死则悲,不亦怪乎?人之死也,犹如解形体之束缚,脱性情之裹挟,由暂宿之世界归于原本之境地。人远离原本如游子远走他乡;人死乃回归原本,如游子回归故乡,故生不以为喜,死不以为悲。得道之人视生死为一条,生为安乐,死为安息;视是非为同一,是亦不是,非亦不非;视贵贱为一体,贱亦不贱,贵亦不贵;视荣辱为等齐,荣亦不荣,辱亦不辱。何故哉?立于大道,观物根本,生死、是非、贵贱、荣辱,皆人为之价值观,亦瞬时变动之状态也。究其根本同一而无别也。知此大道也则顺其变动而不萦于心,日月交替,天地震动、风吼海啸、雷鸣电击而泰然处之。
孔丘闻之,觉已为鹊,飞于枝头;觉己为鱼,游于江湖:觉己为蜂,采蜜花丛;觉已为人,求道于老聃。不禁心旷神达,说: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五十一方知造化为何物矣!造我为鹊则顺鹊性而化,造我为鱼则顺鱼性而化,造我为蜂则顺蜂性而化,造我为人则顺人性而化。鹊、鱼、蜂、人不同,然顺自然本性变化却相同;顺本性而变化,即顺道而行也;立身于不同之中,游神于大同之境,则合于大道也。我日日求道不知道即在吾身!言罢,起身辞别。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36-37]
老子脩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脩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名言精选
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2)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4)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5)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6)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7)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9)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10)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1)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1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5)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猜你喜欢:
1.道德经内容观点介绍和简介
2.经典的老子故事
3.出自老子的成语大全
4.老子的中国画图片
5.老子的中国画图片大全精选
6.关于老子的资料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