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百度时看到一个小视频,是介绍唐家三少的,说他一小时更8000字。果然就听唐三少敲击键盘声。我有意思闭着眼睛听,琢磨这敲击的节奏,判断其行文的快慢。唐三少在二分钟的视频中几乎没有断顿,只是有时急促有时稍缓,忽如夏天的急雨,忽如春天的细雨。不管怎么听都能到那雨沿着屋檐敲击雨搭声。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蓦然心动我想到了白居易。
唐家三少委实了得。大神名号真不是盖的。这倒不是在于他敲的有多快。我看了看唐少可能用的是五笔输入,五笔输入高手,每分钟可打200字左右。求算下唐少的每分钟输入,也就130字。与高手相较唐少也就是中白以上的水准。不用五笔惊叹为天速,其实很平常。
但其背后隐藏的含义绝对是令人惊悚的:
五笔高手分钟打200字,是照着文本录入的。而唐少是在创作。也就是说他脑中早就有一个文本摆在那里,照打就是了。
跪拜!钦佩!景仰!
再翻看下面的各路网友评论,却又让我大开脑洞。且看如下:
度友A:写作速度与质量成反比,他现在小说什么水平不用我说了吧?(脸微红,微笑)
度友B:精雕细琢才出佳品,动不动就七八百万字,点进去一看,好家伙,这文化水平还不如小学生,直接弃书。
度友C:水文鼻祖。(表情:微笑)
度友D:同意!好作品是反复修改,不断打磨出来的!(表情:赞)
度友E:一个人每天写五百字,但人们记住了方鸿渐,记住了《围城》。(表情:撇嘴)
度友F:你写了什么书看看?(表情:问号)。
度友G:一小时八千,我特么就想问是自来水吗?呼啦呼啦直喷!
度友H:一小时八千字,八万字你也写不出《红楼梦》那样的作品。(表情:不屑)
度友I:一群小白在讨论写书,呵呵····(表情:哈笑)
···· ···· ·····
果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家争鸣五花八门。归结起来这实际上是一个速度与质量的问题。
唐三少的速度,勿庸置疑,对他书的质量,却是另有一番看法。我没有看过他的书,因为,动辄百万字以上的,看着费劲。我以前喜爱金庸,书柜里存放不少。后来我发现尽管当初看时激动得彻夜捧读,但读后却没有什么印象。有些书读过一遍,里面的人物形象如此的饱满,好像天天粘着你似的。
比如〈红楼梦〉。而且当你安下心来,选取一段品读时,你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就忍不住想写点什么。
我常常拷问自己:那些情节起伏跌宕,让你激动得一塌糊涂的书,看过后不仅忘的快,而且再也懒得去翻第二遍。红楼写的是日常生活的吃吃吃,喝喝喝,吟诗作赋,家长里短,情节平淡无奇,却是越嚼越有味儿呢?
后来感悟到曹雪芹是十年写一部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今人是一年出十部书、甚至二十部书。曹雪芹打磨文章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今人是稍事修改,大致养眼,急吼吼变现。
为何如此呢?我想,还是用一句大家都知晓的话来解读吧。畅销书、爆款文,是“眼前生活的苟且”。现代社会节奏快,生活压力大,柴米油盐酱醋茶,需要打理。需要快速变现,别说打磨十年,一年一月打磨不出来就有可能饿肚子。
而〈红楼梦〉是诗和远方。曹雪芹当年家道败落,受株连,科举无资格,做官做不了,经商又无钱,只好自拉自嗨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状态下,做自己的红楼梦了。如果他锦衣纨绔,饫甘餍肥,啥梦也做不出来。
我认为既要苟且,也要远方。尽管做不成唐家三少和曹雪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