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料改造,为服装设计加分添彩?
一,寻找单型、复型和肌理组织
从采风、拍照、筛选,创意主题故事,到创作灵感来源图,我们除了应当解决“色”的问题之外,还可以着手解决“型”的问题。
在创作灵感来源图的过程中,除了图片中的色彩打动我们之外,其中的整体气氛、细节的特点、点线面的构成形式也会深深地感染我们。
在灵感来源图之中我们可以找到与主题有直接联系、具有某种形式美的、有意味的典型个体形象。将这些个体形象简化提炼成为简单的几何型,用面料车缝加工的手段来表现这些形象,再按灵感图中组合的秩序来打散、组合构成,就完全可以成为我们服装系列设计创新的“基型”,由于这个“基型”和色彩都是来自于我们的“灵感来源图”,新设计的服装系列必然非常统一地回归到原创的主题故事中来。1.单型
美国棉花公司发布的2006春夏系列的第一幅灵感来源图的主题为《私密情怀》,图中非常突出的形象是百叶窗的造型,我们将它提取为横纹的单型,再将这个单型以破洞的形式放到洗水蓝的牛仔女夹克之中或以抽褶的形式用于柳叶黄针织女装T恤,它们便会寓于“敏感娇弱,多重回忆的《私密情怀》的意境之中。
2.复型
如果在灵感来源图中,同时找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型,我们可以将两个单型重新组合,创作出新的“复型”,并且用面料改造或服装造型的语言来演绎这个复型。
我们来看《古典艺术》灵感图。很明显就能找到大理石雕刻的头发纹样单型和类似雕像眼睛的两个单型,将它们组合成复型,并反复地运用到系列服装设计之中。由于这个复型来自于灵感图中的古希腊雕塑,因此由它构成的服装同样散发着古典艺术神秘而浑厚的力量感。3.肌理组织
或许我们从“灵感来源图”中发现的不是单型、复型,而是整体的气氛或是生物、石头等天然排列纹样的肌理美,我们也可以用服装面料的特殊造型来表现这种肌理美。
《向卢梭致敬》的灵感来源于热带丛林装饰画,设计师依据画中树叶的排列形式,将面料裁成条子,再重新编织而构成短裙和背心。
人们在生活中,从身边的事物中,获取到的可能是单型、复型的灵感,也可能是肌理纹样和组织条理的灵感。如果用工艺改造而获得的面料、特殊造型来表达主题意境,这样我们所创作的“灵感来源图”就再启发了我们对服装中“型”的创新,“灵感来源图”就有了更深一层的意义和任务。二.面料再造设计
几乎所有的服装设计师都在运用“色彩、面料、款式”这三大服装语言来创新设计。但从现时的市场来看,各个品牌每季推出的系列由于长期的相互参照已是大同小异。如果将商标摘去,消费者很难分清各个品牌。在这种情势下,不少外国品牌设计师拿起了“面料改造”的武器,在面料的改造上创出自己的个性风格。
从面料供应商那里采购的面料,就像从文具店买回来的原装颜料,它们必须经过艺术家的调配混合,并融入其思想,才能创作出杰作。服装设计师依照自己的“灵感来源”而对面料进行打褶、绗缝、破洞、洗水、编织等改造,使之产生了新的表面触觉肌理和视觉肌理,或使之破旧而产生四维的时间感。
三.改变面料材质的触觉肌理
编织法:将面料打散裁条后捻成圆绳再重新织编成衣并有粗细的变化,使之产生有三维高度的立体感。
织造法:将面料裁条,再按一定的纹理织法再造衣片。
抽褶法:将服装的某一部位按肌理条纹抽褶,形成新的浮雕感。
叠加法:运用不同肌理的面料叠加表现出丰富的材料美。
破洞法:在原有织物上有意识地织出或剪出点点的圆洞,再种上条条的细线,将面料分出层次,使面料具有深陷和凸起的厚重感。
层叠法:将面料按基形剪裁再层层车在底布上,其灵感是来源于花卉植物。
镶嵌法:将基型充棉然后再镶嵌进服装之中。
打揽法:运用打揽手法,将面料按晶纹排列抽褶。
洗水法:将面料按一定规律排列破洞后,再用洗水来表现效果。
种植法:按肌理组织的排列,将面料裁条后再竖“种”在底布上。
预制法:将面料按肌理压制定型,再缝合成衣。
肌理对比法:在光滑的面料上,按构思将粗糙的羽毛或皮草贴缝而对比显示出材质之美。四.改变面料的视觉肌理
堆砌法:多层面料层叠堆砌成的领子,仿佛包芯菜的卷叶。
骨架法:按一定的组织肌理将局部面料压车成褶,内藏骨架使之立体地鼓起来,似动物的骨架。
打钉、钉钮、贴袋法:将面料局部满地打上撞钉、层层车上金属环,排列的钮扣,套叠的口袋等,给人一种几何排列的装饰美。
丝拉网法:在原有面料的基础上再车缝上条带或网状织物,给人视觉上的错乱美。
透明叠加法:用两层或两层以上的透明面料相交叠,使其内在的纹样交错而产生梦幻般神秘的美感。
单型、复型、肌理组织、面料改造并不是递进的关系,我们在服装设计中一定要加以“有机链接”。但是我们要强调,它们都应出自于原创的“灵感来源图”,只有这样服装创新才会像永不枯竭的泉水,才不会出现另一种层面的雷同与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