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一点,历史上确实是有吕布这个人的。《三国志》将他与张邈、臧洪并列一起作传,列在《魏书》第七中。且主要篇幅文字都是描述吕布的,记载可谓详实。
关于真实的吕布,在《后汉书》中有详细的记载,“吕布字奉先,五原九原人也。以弓马骁武给并州。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甚见亲侍。灵帝崩原受何进召,将兵诣洛阳,为执金吾。会进败董卓诱布杀原而并其兵。稍迁卓以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稍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吕布投降起来,只有一条准则,那就是活下去,完全不看对方的实力名气,如吕布投袁绍被猜忌后,转附张杨——这张杨,恐怕大部分人不知道其来历跟脚。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有诗评价吕布,“夜读三分传,堪嗟吕奉先。背恩诛董卓忘义杀丁原。倚仗英雄气不从忠直言。白门身死日犹自望哀怜!”大约在吕布的观念中,没有忠义二字的存在,他所图者,不过是周全一条性命,可惜周围全是如狼似虎的人物,他也便被群狼挤的没有了生存空间。而陈寿评价吕布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荀攸评价吕布勇而无谋,程昱评价吕布粗中少亲、刚而无礼、匹夫之雄,郭嘉评论吕布布之威力不及项籍,而困败过之,这些都不是空穴来风也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今时今日的我们,有必要考察吕布所谓轻于去就的背后存在的深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