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单兵自卫武器(PDW)的概念最早出现是在1980年代,随着各国军队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车组人员以及后方的炮兵、维修人员及各种服务保障人员越来越多,要求这些非战斗人员的武器质量轻,操作简单,便于随身携带,在遇到敌人突然袭击时可以快速还击,而随着防弹衣防穿透能力的增强,则要求用威力较大的单兵自卫武器替代冲锋枪和手枪。
1980年代初,北约制定的武器威力标准是能穿透48层标准凯夫拉,而北约现在的标准是能穿透200m处的CRISAT靶板(由1.6mm的钛板和20层凯夫拉组成)。显然发射9×19mm巴拉贝鲁姆弹的冲锋枪和手枪是无法达到这个要求的。
1980年代中期,随着小口径弹药技术的成熟,法国的GIAT公司和比利时的FN公司相继进行了小口径单兵自卫武器的研制,GIAT公司研制的武器为ADR,FN公司研制的武器就是P90。1988年P90开始批量生产,其后不久,FN公司被GIAT公司并购。出于市场考虑,GIAT公司最终放弃了5.7mmADR的研制,即使后来两家公司分道扬镳,ADR项目也没再继续。但是P90诞生后正赶上东欧巨变,东西德合并,各国军费减少,北约装备单兵自卫武器的计划搁置下来,这也是P90一直没“火”起来的原因之一。
尽管P90未能引起期待的轰动效应,但是也同样触动了德国的HK公司。1980年代后期,正是G11无壳弹枪研制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于是HK公司以4.73mm口径的无壳弹为基础设想出了近程自卫武器(NBW)概念,并于1990年4月制造出了样枪。后来随着G11的结束,发射无壳弹的NBW方案也终止了,但是近程自卫武器的设想并没有终止。按照北约提出的单兵自卫武器的大体要求,HK公司继续推进NBW的研制,并称其为单兵自卫武器(PDW),同时采用了普通的铜壳枪弹代替无壳弹。
1999年8月,HK公司向外界透露了4.6mm口径单兵自卫武器的消息,这就是著名的MP7。2000年开始列装德军,并被正式命名为MP7冲锋枪。
据HK公司发言人称,MP7式单兵自卫武器是一种近程防御武器,配用具有高穿透性的4.6×30毫米弹药,可供驾驶员、飞行员和炮兵人员等勤务人员使用。该枪一种“三合一”方案,既具有冲锋枪的火力、突击步枪的射程,还具备像手枪一样的近距离作战能力。
MP7大量应用了新型工程塑料,重量非常轻,而尺寸也十分短小,人机工效较好,在结构设计上十分注重可操作性,快慢机、弹匣扣、枪机保险等均能左右手操作,除更换弹匣外,整个操枪射击过程完全可以由单手完成。
MP7采用伸缩式枪托,枪托可通过2个半圆形导杆在机匣内运动,最大伸长长度可达195毫米。快慢机有3个位置,单发、连发和保险位置。前方小握把可折叠,其内侧有可移动的卡销。不需要小握把时,把它折叠到枪管下面,使用时,后拉卡销,小握把便自动弹起。
MP7野外分解结合方便,全枪仅由3个销钉固定,只要有枪弹作为“工具”,用弹尖顶出固定上、下机匣和枪托组件的固定销即可分解擦拭。
MP7枪口处有螺纹,平时安装消焰器,也可安装消声器作微声冲锋枪使用,微声效果与MP5冲锋枪相当。
MP7理论射速可达950~1000发/分,与其40发的装弹量相比很不协调。为了弥补这一不足,HK公司后来又推出了MP7A1冲锋枪,主要变化是射速降低了约100发/分。握把的防滑处理也有所变化。
全长枪托折叠420mm
展开640mm
枪管长180mm
全宽45mm
全高(带20发弹匣)172mm
枪重不含弹匣1.8kg
枪弹4.6×30mm高穿透性全新枪弹(包括钢心弹、被甲弹、空包弹、曳光弹等9个弹药品种)
含20发空弹匣1.9kg
含40发空弹匣2.0kg
弹匣容量20、40rds
有效射程200m
发射方式单发、连发
理论射速950RPM(MP7A1为850R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