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坛经·行由品第一5》

【原文】

    惠能向别驾言:“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

    别驾言:“汝但诵偈,吾为汝书。汝若得法先须度吾,勿忘此言。”

    惠能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书此偈已,徒众总惊,无不嗟讶,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

    祖见众人惊怪,恐人损害,遂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众以为然。

    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

    乃问曰:“米熟也未?”

    惠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

    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听吾偈。”曰: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祖复曰:“昔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

    惠能启曰:“向甚处去?”

    祖云:“逢怀则止,遇会则藏。”

    惠能三更领得衣钵,云:“能本是南中人,素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

五祖言:“汝不须忧,吾自送汝。”

【浅析】

1、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

初学并非不懂,只是不知道自己懂罢了,所以既使自己读经早,亦千万不可轻视初学,否则会闹大笑话。

2、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

1)毛主席有言“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高贵低贱只是他人贴的标签,不做数的。

2)下下人,社会最低层的人,可以说是最绝望者,无所想,没有别的选择,反而更易回归本心。

3)上上人,荣华富贵垂手可得,选择的机会无数,反而是多则惑。

4)智慧长于民间,困顿磨砺绝望挣扎,没法住相,所以困而知之;坐享其成、顺风顺水,如温水煮青蛙,不利于开悟。

3、乔布斯说的“Stayhungry,Stayfoolish(保持饥饿,保持愚钝)。求知若饥虚心若愚”,或者”好学若饥,谦卑若愚”与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有异曲同工之妙!

4、永远虚、卑,永远内心做一个下下人,谦卑之人。永远承认自己不行,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人民群众的一员。千万别端着!人为即伪,装!

5、读经就是在读我们自己的生活,把自己的真实生命经历放进去,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心灵复盘,这样才能得启发,有意义。从而活得不粗糙。

6、若轻人,既有无量无边罪:禅宗最基本思想之一。无论大树小草,皆和光同尘,虽然不一样,但每个都有其活着的空间,平等相待,不分别,卑己而尊人。此言很重亦有上纲上线之嫌。

7、惠能大师偈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与神秀的针锋相对。神秀的偈是要在尘世保持绝对的干净,而尘就是烦恼,本来尘世,何处不烦恼,执著于净相。

2)我们是人,不是动物,只有自我接纳,接纳尘世,才能在种种烦恼中修菩提心,不住,与烦恼共生,甚至把烦恼当养料,师资。

3)此偈高于神秀,但亦未达究竟,还是执著于空,只是不住相,是“应无所住”,但是把空也空掉,才能虚静生慧,生般若智,“而生其心”。

4)所以五祖才拿鞋擦掉,说“亦未见性”。佛门不打妄语,擦拭就是把这个空亦空掉。当然更是对惠能的保护。

8、修行三境界,第一层,神秀大师,勇猛精进,非常有目标;第二层,不执著于相(目标);第三层,对不执著于相这个空也空掉

9,打个比方,如莲花与污泥的关系,第一,莲花干净,污泥脏,要尽量保持自己的干净;第二,与污泥共生,不嫌弃,丢掉脏、净分别心;第三,污泥是养料,是莲花的资粮,莲花从污泥中才能长得更好!

10、潜:潜字太妙,一个堂堂五祖,要见一个行者,尚要如此避人耳目,可见佛门亦是江湖,所以读经,一定要自行体会。一个字便知当时衣钵之重要,环境之险恶。

11、腰石舂米: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善哉!身体极为弱小瘦矮,只好如此。

12、米熟也未?米熟久矣,犹欠筛在:

1)如打哑迷,真精彩!

2)筛拿掉竹子头即师字,高!早已准备好,只求师傅来开悟!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3、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如孙猴得法,心领神会,三更半夜到方丈室。真是高手过招。

14、五个何期,言下大悟: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1)自性就是自本性,人之天性,良知,也叫佛性,人人具备,内藏宝而不自知,根本不用向外祈求。

2)本自清净:神秀亦认可其干净,但在尘世总要落灰尘,要擦;而佛性本有自净能力,当我内省、觉知,专注于当下时,心就干净了。否则擦灰者是谁?难道是上帝吗?其实这条亦暗合老子的“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人静下来心来,按下暂停键,一切明了。

3)本不生灭:平时的心是假心,是业识,念头、私心杂念,行出来叫业力,或叫冲动、上头、莽撞。

4)本自具足:正念自身圆满,充盈天地,如浩然之气,万物皆备于我,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道中人一起有吉祥;和内心无正念者,邪恶者同行有凶险。做人做事直心而行,简单大气,别太多瞻前顾后,否则,私心杂念多时,吉凶难卜就不划算了。要坚信自己的自本心,自本性。

5)本无动摇:任何时候,再大的困难挫折,人生无论顺逆、苦乐,千变万化,都不足以撼动。上士闻道勤而行之。真理不在外面求,就在自己的本心里。反身而求快乐无比。

6)能生万法:法有两层含义,一指万事万物,二指佛法。生,表达、呈现。万事万物的真实意义指向我们的自性呈现。境由心生真实不虚的外界事物皆由自己的本心呈现。

15、善自护念:悟了之后还要不要修?

1)要!时时复盘,叫护念,以从前和今天的日用常行去印证、验证。

2)修行分两块,一是诵读,同时有大善知识开悟、启示、启发,期待有朝一日内心有所触动,此为解悟。

3)其二,本就合道,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一也,再去诵读,共修,此为证悟。

16、学道、悟道、立道、权道,修道,五阶段。广度有情:该干嘛干嘛,去尽好自己的职责。

17、偈句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1)前两句说有,惠能是有情种,种下去会有果出来。

2)广度有情,心法不会断,种下了就没你什么事了,该圆寂是了。此时你已无生无灭。

18、法则以心传心:从六祖师,以心传心,不再传衣钵。自佛祖始都是如此传心法的。达摩初来怕人不信才传衣钵,后来的衣钵反而起争端,止汝勿传。

18、逢怀则止,遇会则藏:两广之间传法。告诉他的驻化之地。这就是神通。后来每一个祖师传心法,开悟弟子必说八个字,点明归处。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游戏攻略(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