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的励志创业故事

乔布斯的励志创业故事

  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1955年2月24日—2011年10月5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美国发明家、企业家、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以下是我整理的乔布斯的励志创业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乔布斯的励志创业故事篇1  1997年,乔布斯被评为“最成功的管理者”。越来越多的业界同仁认同了此观点。甚至连当初将乔布斯挤出苹果公司的斯卡利也情不自禁地赞叹:“苹果的逆转不是骗局,乔布斯干得绝对出色。苹果又开始回到原来的轨道。”

  乔布斯成为一个奇迹,但这个奇迹还将继续进行下去。他总是给人以不断地惊喜,无论是开始还是后来,他天才的电脑天赋;平易近人的处世风格;绝妙的创意脑筋;伟大的目标;处变不惊的领导风范筑就了苹果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苹果公司的雇员对他的崇敬简直就是一种宗教般的狂热。雇员甚至对外面的人说:我为乔布斯工作!

  1955年2月24日,斯蒂夫·乔布斯出生在美国旧金山,刚刚出生,就被心狠无情的在美国旧金山一家餐馆打工的父亲与潇洒派的酒吧管理员的母亲无情地遗弃了。幸运的是一对好心的夫妻收留了这位可怜的私生子。

  虽然是养子,但养父母却对他很好,如同亲子。学生时代的乔布斯聪明、顽皮,肆无忌惮,常常喜欢别出心裁地搞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恶作剧。不过他的学习成绩倒是十分出众。

  当时,乔布斯就生活在著名的“硅谷”附近,邻居都是“硅谷”元老——惠普公司的职员,在这些人的影响下,乔布斯从小就很迷恋电子学。一个惠普的工程师看他如此痴迷,就推荐他参加惠普公司的“发现者俱乐部”。这是个专门为年轻工程师举办的聚会,每星期二晚上在公司的餐厅中举行。就在一次聚会中,乔布斯第一次见到了电脑,他开始对计算机有了一个朦胧的认识。

  在上初中时,乔布斯在一次同学聚会上,与比他年长5岁的沃兹见面。沃兹是学校电子俱乐部的会长,对电子也有很大的兴趣。两个人一见如故,8年后他们创办了苹果电脑公司。

  19岁那年,刚念大学一年级的乔布斯,突发奇想,辍学成为雅达利电视游戏机公司的一名职员。没过多久年轻而不安分的他又对佛学产生了兴趣,连工作也不要了,飘洋过海去印度追随大法师修行练功。这次结果可想而知,不但没有学成佛,路上还吃尽苦头。他只好重新返回雅达利公司做了一名工程师。

  安定下来之后,乔布斯继续自己年少时的兴趣,常常与沃兹一道,在自家的小车库里琢磨电脑。他们梦想着能够拥有一台自己的计算机,可是当时市面上卖的都是商用的,且体积庞大,极其昂贵,于是,他们准备自己开发。制造个人电脑必需就是微处理器,可是当时的8080芯片零售价要270美元,并且还不出售给未注册公司的人。两个人不灰心,仍继续寻找,终于在1976年度旧金山威斯康星计算机产品展销会上买到了摩托罗拉公司出品的6502芯片,功能与英特尔公司的8080相差无几,但价格却只要20美元。

  带着6502芯片,两个狂喜的年轻人回到乔布斯的车库,开始了自己伟大的创新。他们设计了一个电路板,将6502微处理器和接口及其他一些部件安装在上面,通过接口将微处理机与键盘、视频显示器连接在一起,仅仅几个星期,电脑就装好了。乔布斯的朋友都被震动了,但他们都没意识到,这个其貌不扬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会给以后的世界带来多大的影响。但是精明的乔布斯立即估量出这种自制电脑的市场价值所在。为筹集批量生产的资金,他卖掉了自己的大众牌小汽车,同时劝说沃兹也卖掉了他珍爱的惠普65型计算器。就这样他们有了奠基伟业的1300美元。

  1976年愚人节那天,乔布斯、沃兹及乔布斯的朋友龙·韦恩做了一件影响后世的事情:他们三人签署了一份合同,决定成立一家电脑公司。公司的名称由偏爱苹果的乔布斯一锤定音——称为苹果。后来流传开来的就是那个著名的商标——一只被人咬了一口的苹果。而他们的自制电脑则被顺理成章地追认为“苹果I号”电脑了。

  乔布斯的励志创业故事篇2  1997年乔布斯重新执掌苹果后,在短短14年内,创造了企业经营史上的奇迹——苹果的净利润从1996年亏损10亿美元到2010年达到了140亿美元,市值达到了约3600亿美元。巴菲特经营了40多年的伯克希尔市值约是1800亿美元,苹果的市值竟是巴菲特公司的2倍。乔布斯不仅创造了伟大的产品,而且改变了多个行业。

  通用电气的传奇CEO韦尔奇称乔布斯是世界第一CEO。那么乔布斯的管理哲学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独到之处?

  从《乔布斯传》中可以看到乔布斯的管理哲学主要来自于苹果三个创始人之一的迈克?马库拉。乔布斯和沃兹、马库拉创建苹果时,马库拉与乔布斯像父子关系。马库拉把自己的管理哲学写了一页纸给乔布斯,主要是企业的使命和苹果营销三原则。

  企业使命

  马库拉说:“你永远不该怀着赚钱的目的去创办一家公司。你的目标应该是做出让你自己深信不疑的产品,创办一家生命力很强的公司。”

  乔布斯说:“我的激情所在是打造一家可以传世的公司,这家公司里的人动力十足地创造伟大的产品。其他一切都是第二位的。当然能赚钱很棒,因为那样你才能够制造伟大的产品。但是动力来自产品,而不是利润。斯卡利本末倒置,把赚钱当成了目标。这只是个微妙的差别,结果却会影响每一件事:你聘用谁,提拔谁,会议上讨论什么事情。”

  那么企业的这两种目的在实践中到底会有什么区别呢?

  乔布斯用苹果的成功证明这种哲学的成功。他说:“像IBM或微软这样的公司为什么会衰落,我有我自己的理论。这些公司干得很好,它们进行创新,成为或接近成为某个领域的垄断者,然后产品的质量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这些公司开始重视优秀的销售人员,因为他们是改写收入数字的人(注:以赚钱为目的),而不是产品的工程师和设计师。因为销售人员成了公司的经营者。IBM的约翰?埃克斯(以及早已离开苹果的约翰?斯卡利,微软的史蒂夫?鲍尔默)是聪明、善辩、非常棒的销售人员,但是对产品一无所知。”

  书中还有一个故事:微软模仿苹果的iPod失败来说明动机的重要性。在苹果的iPod推出3年后,2006年11月微软终于对iPod宣战,推出了Zune播放器,和iPod外观类似,但没有iPod轻巧。两年过去了它的市场份额还不到5%。又过了几年乔布斯直截了当指出了造成Zune缺乏灵感的设计和市场疲弱的原因:

  “随着年龄增长,我越发懂得‘动机’的重要性。Zune是一个败笔,因为微软公司的人并不像我们这样热爱音乐和艺术。我们赢了是因为我们发自内心地热爱音乐。我们做iPod是为了自己。当你真正为自己、为好朋友或家人做一些事时,你就不会轻易放弃。但如果你不热爱这件事,那么你就不会多走一步,也不情愿在周末加班,只会安于现状。”

  企业的目的如果是为了赚钱,不仅会变得平庸,而且还会带来灾难,比如丰田事件。

  2010年丰田因油门踏板和制动问题意外加速导致美国34人死亡,在全球召回超过850万辆汽车,还有丰田旗下的小丝公司涉及上千架飞机的15万个航空座椅的安全隐患等事件导致的丰田质量危机。

  丰田以前一直是企业界的标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大的质量事故?

  曾担任丰田公司驻美国高管的普莱斯(JimPress)说,公司的问题是由“以财务为导向的海盗”,而不是由创始家族造成的,这些人“没有坚持客户第一的品质”。

  新接任的公司总裁丰田章男称,公司出现质量问题的一个关键原因是公司内部“一些人”过度关注市场份额和利润。这是他在评估导致丰田大规模召回汽车的产品缺陷时,迄今为止说得最重的一席话。

  丰田章男特别担心高管们过分强调了2万亿日圆(224亿美元)的年营运利润目标。丰田公司在2007年3月结束的财年中超过了这个水平。这一目标不仅导致丰田公司大幅削减成本,而且开始要求提高丰田品牌汽车的溢价,尤其是在美国市场,改变了长期保持的以价值定价的策略。

  丰田公司错误的战略重心扭曲了丰田在汽车制造方面的传统优先次序:首先强调产品质量和安全,销售量和成本次之。十年前丰田开始快速扩张之时,这一次序发生了改变,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并降低成本压倒了一切。所以企业目的的转变导致了危机的发生。

  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在评述喜诗糖果的成功时说:“狂热追求产品的质量和优质的服务是公司业务的精髓所在。我非常欣赏今天在座的都是我们的长期客户和长期供应商。你有优秀而值得信赖的供应商,同时你也如此对待你自己的客户,这样你就成了一张无形的信任之网中的一部分。这才是全世界应该运作的方式。对于其他人来说更有示范作用。这样才是建立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文明社会正确的方式。了不起的是我们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就开始了这种合作关系,完全是出于一种基本而牢固的文化认同。这再一次证明了本?富兰克林的商业哲学,这么多年后在喜诗糖果里仍然行之有效。”

  苹果营销三原则

  第一点是共鸣。马库拉说:“就是紧密结合顾客的感受。我们要比其他任何公司都更好地理解使用者的要求。”

  那么乔布斯为什么能够做出让消费者共鸣的伟大产品?

  1.动机。乔布斯做企业的目的是创造伟大的产品和打造优秀的公司,而不是赚钱。如上面所述微软之所以模仿iPod不成功,是因为动机的问题。

  2.乔布斯的多学科思维。乔布斯不是艺术天才,不是技术天才。但他兼具人文与科技特质。再加上乔布斯通过禅修体悟形成的独特直觉,所以有了创造伟大产品的灵感。

  3.人文主义精神。乔布斯说:“苹果之所以能与人们产生共鸣,是因为在我们的创新中深藏着一种人文精神。”

  4.乔布斯的完美主义。比如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乔布斯为了完美,经常推倒重来,团队因此饱受折磨,但做出了让消费者共鸣的产品。

  5.打造一流的团队。乔布斯学习奥本海默的领导方法,用一流人才做一流的产品。

  第二点是专注。马库拉说:“为了做好我们决定做的事情,我们必须拒绝所有不重要的机会。”

  乔布斯的一个过人之处是知道如何做到专注。“决定不做什么跟决定做什么同样重要。”他说,“对公司来说是这样对产品来说也是这样。”

  乔布斯个人非常专注,他设定优先级。把他激光般的注意力对准目标,把分散精力的事情都过滤掉。在管理中也是如此,会保留核心产品和重要事情,砍掉一切其他业务。

  1997年乔布斯重新执掌苹果时,苹果的产品线非常多。员工给乔布斯解释就花了三个星期。后来乔布斯受够了,然后在白板上画了一根横线和竖线,做成一个方形四格表。在两列的顶端,写上“消费级”和“专业级”。在两行的标题处写上“台式”和“便携”。他说就做四个伟大产品,每格一个。其他全部停止,这样将做其他项目的优秀人才和资金释放出来专攻四个产品。结果大获成功。

  在苹果的百杰集思会上,乔布斯问这100人:“我们下一步应该做的十件事情是什么?”大家认真讨论后写在白板上,然后乔布斯把最后七件全部划掉,宣布:“我们只能做前三件。”

  他给谷歌CEO拉里?佩奇建议时说:“要想清楚谷歌成熟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公司?现在摊子铺得到处都是,你想专注去做的五个产品是什么?把其他的都扔掉,因为会拖你的后腿,把你变成微软,导致你生产的产品符合要求但不伟大。”

  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巴菲特和比尔?盖茨的答案都是专注。

  第三点是灌输。马库拉说:“这涉及人们如何根据一家公司或一个产品传达的信号,来形成对它的判断。人们确实会以貌取物,我们也许有最好的产品,最高的质量,最实用的软件等等。如果我们用一种潦草马虎的方式来展示,顾客就会认为我们的产品也是潦草马虎的。如果我们以创新、专业的方式展示产品,那么优质的形象也就被灌输到顾客的思想中了。”

  乔布斯向约翰逊描述马库拉的名言:“一家好的公司要学会灌输。它必须竭尽所能传递它的价值和重要性,从包装到营销。”

  1.苹果的产品发布会,乔布斯每次都精心准备。包括现场、道具、幻灯片等等,反复排练。乔布斯的妻子劳伦说:“每一页幻灯片他都要改上六七次。在每一次演讲前,我都会陪他准备几个晚上。”“他把每一页内容都做成三种不同风格的幻灯片,然后让劳伦选出最好的一个。”“他对此十分投入。他会把每句话翻来覆去地说,改变一两个词,再重新说一遍。”所以最终的结果是,在《乔布斯的魔力演讲》一书中,卡迈恩?加洛写道:“乔布斯的演讲往往会刺激听众大脑中多巴胺的分泌。”

  2.产品包装。乔布斯说:“当你打开iPhone或者iPad的包装盒时,我们希望那种美妙的触觉体验可以为你在心中定下产品的基调。”他说:“这是迈克教我的。”

  3.广告。比如经典的“1984”广告和“非同凡响”广告。

  4.零售店。因为计算机行业的销售都在大型连锁商店和量贩店。而这些地方的店员都不具备苹果产品的基本知识,也没有意愿去为顾客解释产品的独特性能,在商店购买苹果产品的体验并不好。乔布斯说:“除非有办法在商店里就把我们的理念传达给顾客,否则我们就完蛋了。”所以乔布斯决定自己做零售店。不过零售业很难经营,计划并不被董事会和外界看好,但乔布斯精心筹备的零售店一推出就获得了空前成功。2004年苹果零售店的收入达到12亿美元,突破了10亿美元的量级而创下了零售业的新纪录,给顾客带来了卓越的消费体验。

  在苹果创始之初,迈克?马库拉用一页纸写下了管理中最重要的东西,为苹果奠定了基石。乔布斯后来不断的实践和完善,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些原则的永恒价值,缔造了伟大的产品和伟大的公司。

  乔布斯的励志创业故事篇3  乔布斯的生涯当苹果的股价一蹶不振的时候,市场不时会传出苹果即将被收购的传闻。鲜为人知的是,乔布斯当时确实慎重考虑过在收购集团银湖的帮助下将苹果私有化的方案。

  在乔布斯年轻的时候,他的身边就聚集了一大批富有才干的追随者。现在乔布斯已经到了54岁,仅仅是简单地列出他的辉煌成就就足以解释他为什么能够当选财富杂志的“十年CEO”。仅在过去的'十年里,他就从根本上改变了音乐、电影和手机等三大市场的格局。而他对最初起家的电脑行业的影响力也是有增无减。

  他是一位少见的全球知名的生意人。即便是从未看过苹果年报或者商业杂志的消费者也能滔滔不绝地谈论乔布斯的设计品位、优雅的零售店以及他不拘一格的广告创意。他经常被比喻为演员、天生的推销员、魔法师以及专横的完美主义者。这些评价当然十分准确,同时它们也给乔布斯增添了不少的传奇色彩。

  他经常与撰稿人、工业设计师和音乐家们混在一起,虽然他的着装不太正统和讲究,但是别搞错了,他可是天生的企业家。他或许不太注意对客户进行研究,但是他会非常勤奋地工作以生产出客户愿意购买的产品。

  他是一个极富幻想的人,但是他也不脱离现实,他密切注意着苹果的各种运营和营销活动。他的好友、甲骨文首席执行官拉里埃利森说,乔布斯是一个不为金钱所动的人。他的勤奋显然是处于内心对苹果的热爱,通过苹果这个媒介,他既是冷酷的裁决者,又是改变世界的执行者。

  不管对于苹果还是乔布斯来说每个季度的财报都是令人大吃一惊的。苹果在2000年时的市值大约为50亿美元,不久之后乔布斯第一次披露了苹果的数字生活方式战略,当时几乎没有评论家们能理解他的战略意图。如今苹果的市值达到了1700亿美元,略微超过谷歌。

  当时苹果在个人电脑市场的份额大幅下滑,现金外流非常严重,公司几乎到了破产的边缘。现在苹果手中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总价值达到340亿美元,超过了竞争对手戴尔的总市值。Mac电脑在美国个人电脑市场上的份额达到了9%,而且还在继续增长。

  苹果在9个国家开设了275家零售店,在美国MP3播放器市场占有73%的份额,自从推出iPhone之后,它又无可争议地确立了它在创新上的领袖地位。

  迪斯尼在2006年斥资75亿美元收购了乔布斯创立和控制的皮克斯动画制片厂。乔布斯顺理成章地成为迪斯尼董事和大股东。仅仅计算他所持有的苹果和迪斯尼股票的价值,他的净资产就达到了50亿美元。一些其他企业的高管也有人能够辉煌十年,但是无人能够与乔布斯相比。

  乔布斯的十年实际上始于1997年,当时的乔布斯在离开了公司12年之后刚刚回归。

  乔布斯重掌公司大权后的第二年,他就完成了新的领导班子的组建。那些优秀的人才正是十年以来乔布斯智囊团的核心人物。

  随后,苹果推出了乔布斯回归之后的首款Mac电脑iMac,那款具有突破性意义的产品预示着苹果将恢复健康。iMac推出之后大获成功,加上乔布斯坚决果断地大幅削减成本,为苹果今后的发展积累了充足的现金。他改善了苹果的资产负债表,为未来的大投资做好了准备。

  在一切看起来都还正处于最黑暗的时候,乔布斯就开始为苹果日后的飞跃式发展打基础。苹果在2000年9月份发布的财报未能达到预期目标,股价在随后的几个月里持续下跌,一直跌到相当于如今的7美元的水平上。但是乔布斯到现在仍然记得苹果东山再起的关键因素。

  2001年,当全球市场下滑,全球都陷入衰退的时候,苹果在那一年的1月份发布了iTunes,在3月份发布了MacOSX操作系统,在5月份开设了首家苹果零售店,在11月份推出了首款iPod。

  市场当时并未迅速发现那些事件的重要性。iTunes当时还只是内建在Mac电脑中的音乐播放软件,当时也没有销售音乐的网络商店。但是新的操作系统带来了一款极具吸引力、强大而且精美的产品,那就是iPod。

  当苹果的股价一蹶不振的时候,市场不时会传出苹果即将被收购的传闻。鲜为人知的是,乔布斯当时确实慎重考虑过在收购集团银湖的帮助下将苹果私有化的方案。收购苹果可能会成为整个世纪最大的交易,但是据知情人士称,乔布斯最终放弃了那个想法。

  那其实是苹果第二次面临可能被收购的命运。早在1997年的时候,乔布斯的好友埃利森就曾联合了一些财团,准备收购苹果。埃利森在最近一次接受采访时说,乔布斯不喜欢事后被人批评,搞得好象他纯粹是为了赚钱才重新出山的一样。他向我解释说,他认为他可以更轻松和更体面地作出决定。

  对那些在乔布斯重返苹果后开始关注苹果的人来说首席执行官的任务就是确定公司今后的发展方向。他在2002年初曾对媒体说过:“我宁愿与索尼竞争,也不愿意在另一个产品领域与微软竞争。我们都是同时拥有硬件、软件和操作系统的完整产品厂商。我们可以为用户完全负责。我们可以做到其他人做不到的事情。”

  乔布斯相信,只要他可以与公众直接对话,公众会转到苹果这边来的。他所说的公众并不是指Mac电脑的忠实用户,而是普通的消费者。开设自己的零售店的战略在当时还遭到了普遍的嘲笑,许多人认为那样做可能会让苹果的现金外流。

  前苹果高管、现在担任Intuit董事长和苹果董事的BillCampbell说:“当时董事会都很紧张,但是他还是那么做了。他知道客户们想要什么。”现在回头来看,当时的苹果零售店能够出售的产品是多么少啊。乔布斯知道他应该拿出更多的产品。

  乔布斯将彻底了解苹果当作自己的任务。曾经与苹果断断续续地合作了几年的前Chiat/Day创意总监KenSegall说:“乔布斯参与了许多非常细致的工作,你是绝对不会认为一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应该参与那些细致的工作的。”Segall说,每当苹果将要推出新产品之前,乔布斯都会发起了著名的“换个思路”活动。他甚至将这个活动推广到了广告团队。他说:“乔布斯会说‘第四段的第三个单词不恰当,你也许可以考虑用那个单词。’这样的话。”

  同时兼顾细节管理和大局观是乔布斯的特色标志。在刚刚回到苹果的时候,他便意识到产品的精美设计是苹果区别于当时由戴尔、微软和英特尔等厂商引领的计算机行业的因素之一。

  产品设计顾问公司Ideo的首席执行官TimBrown在他的新作《通过设计去改变》中写道:“我根本数不清到底有多少客户会冲进苹果零售店然后说‘给我下一款iPod’。那可能跟那些小声地说‘给我下一个乔布斯’的设计师的数量很接近。”

  乔布斯还非常善于把握时机。在苹果推出iTunes之前,音乐界一直都没能开发出自己的数字音乐销售网站。之后苹果便开始为把iTunes变成一个购买音乐的商店作准备。

  当iTunes还只能在Mac电脑上使用的时候,苹果就巧妙地同各大唱片公司签订了协议。在iTunes兼容Windows系统之前,苹果的地位非常低,这在当时或许是苹果的一项优势。这也使得iTunes更象是一块试验田,而不是破坏性的转型之举。

  滚石乐队的SteveKnopper在其新作《自我破坏的欲望》中写道,环球音乐的高管DougMorris曾经说过:“我不明白苹果怎么可能只用一年的时间就在Mac电脑上毁灭了唱片行业。”Knopper写道:“我们为什么不能尝试一下呢?乔布斯重返苹果的时候,他已经是孤注一掷了。只是他很聪明,知道该怎么做。他做得很辛苦,但是再怎么辛苦也比不上最近几十年以来唱片公司的任何一位律师在艺人合同中进行的谈判那么艰难。”

  乔布斯抓住了一项重要的工具,那就是他对信息的熟练控制。他仿佛演练他和其他高管将要对外公布的每一句话。苹果只授权极少数高管可以公开就特定话题发表意见。

  乔布斯会非常认真地推敲他和其他高管能够对外发布的每一句话以及不能对外公布的信息。哈佛大学教授DavidYoffie估计,在2007年宣布推出和开始销售首款iPhone之间的几个月里,苹果未作任何公开声明就已经接到了价值4亿美元的免费广告,因此刺激的媒体都陷入了疯狂。

  乔布斯本人也非常小心,极其注意不过多透露消息,只有苹果要推销产品的时候,他才会出来说几句。他在2004年接受了癌症手术,但是直到手术完成之后,他才在致员工的电子邮件形式的公开信中发布了那个消息。后来他同样是通过另一封致员工的公开信解释了他离开公司的情况,而且没有提到他或苹果其他高管的其他消息。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游戏攻略(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