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的甲骨文怎么写

卢(拼音:lú)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

(常用字)[1]。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一般认为像炉子的形状,应是“炉”的初文。一说卢本是盛饭的用具。“卢”在古籍中还有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主要是作姓氏用,也用于译音字。

“卢”字,其繁体字作“卢”。在甲骨文中“卢(卢)”字有图A之形,经于省吾考定,此即“炉”字之初文,上像炉身下像炉足。甲骨文“卢(卢)”字取像于商周的一种“双层鼎”,有陶有青铜的,下面有放置燃料的炉膛或者炉盘,用来加热食物,类似现代的“火锅”,这就是先秦的炉子。这种“火锅”,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商周、秦汉都有发现。甲骨文中“田”形部件外围表示装食物的锅,“十”则表示圆形的口,下面的“八”字形表示托盘,两竖表示炉的支脚。

甲骨文又有图B,于省吾认为是炉之形又加了声符“虍(hū)”,由象形变成了形声;后世又增加了形符“皿”,就成了“卢”。至“卢”一形,它已经是过了一大段两次三番叠床架屋的历程。

“卢”(卢)的初文虽象炉形,但在甲骨文中却不当“炉”讲,其意义和用法大致有这样两种:一作动词为剥(牲)皮,一作名词为祭名。二义其实是有内在联系的(剥牲以祭)。于省吾认为剥皮义为后世之“肤”字[“肤(肤)”由“卢(卢)”孳乳而来,二者古同字],作祭名“疑当即周人之所谓旅祭也”。

《说文解字·皿部》:“卢,饭器也。从皿𧇄声。”“卢”字几经演变,后世已经看不出它的庐山真面目了。许慎释为“饭器”,实在是因为有一种柳条编的盛饭器具名叫“凵(qū)卢”的缘故。值得一说的是“𧇄声”。“𧇄”跟“卢”同音。《说文·甾部》:“𧇄,𦉈也。从甾虍声。读若卢同。”王筠句读:“此谓其字词也。”“𧇄”“卢”实同一字,李孝定认为其中的“甾”实为甲骨文中炉形的讹变。《说文》还收了一个籀文(图4),中间部分也应是炉形的讹变。

“卢”最初既像炉形,它的本义就应是指火炉的。不过由于字形的演变,其本义湮没不彰了,偶有一用,也是作为通假字。如《后汉书·五行志五》:“(汉灵帝光和)四年,魏郡男子张博送铁卢诣太官。”铁卢即铁炉。说是假借用法,因为其时火炉义已有了专字(《韩非子》中有“炉”,《说文》中有“鑪”),但这却歪打正着,正好用了古字古义。后来有的字书和学者指明了这一点,《正字通·皿部》:“卢,盛火器。”清徐灏《说文解字注笺·皿部》:“卢,即古鑪字。”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游戏攻略(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