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功劳虽然很大,但被忽视也是有原因的

【导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通过读史我们能明白一件事情的兴与亡;通过品读历史中人,我们可以清楚一个人的成与败。历史是一部人性的回忆录,让我们通过读史来尽大可能地纠正我们的缺点,充分发挥我们的优点。

隋文帝功劳之大,堪比秦始皇。他的庙号是高祖,谥号是文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同时获得这两个称号的两位皇帝之一(另一个是曹丕,但比曹丕更加名副其实)。自古以来爱民者能超过隋文帝的皇帝可谓凤毛麟角,赫赫武功能超过隋文帝者也就几人罢了。但是因他得位的方式不正,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导致他的成就及本人都被后世所忽视。

篡位得天下皇位来路不正

这是被后世皇朝忽视的最主要原因,历代皇帝不屑于拿他做榜样,历代大臣也不敢拿他做例子说事。北周宣帝宇文赟是一位暴虐又妄自尊大的皇帝,自号天元皇帝,立了五位皇后,随意诛杀大臣,也两次差点杀掉老丈人杨坚,但是很快把自己玩死了。杨坚在宇文赟死后否极泰来,因皇后生父的身份被郑译、刘昉矫诏立为唯一的顾命大臣,随后又在李德林的建议下获得了大丞相、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的职权,很快就篡夺北周的天下,建立了隋朝。

因此房玄龄称“主上本无功德,以诈取天下”,既说出了他得位的不正,也总结出他为隋朝灭亡埋下了的伏笔——猜忌功臣。隋文帝对大臣的猜忌和诛杀,如高熲都未能躲过去,也时刻展现着内心的不自信,又想找一位堪当大任的太子,仁、智足以能压服众大臣,结果又所托非人,成为隋朝灭亡的一大主因。

废嫡立幼精挑细选出皇朝掘墓人

隋文帝的太子杨勇虽然说不上是聪明绝伦,但只是个正常人,对某些事情不是特别敏感,也没啥过错。如果没有独孤皇后和杨广的运作,隋文帝对太子杨勇也没啥意见。杨广时刻表现出聪明、孝顺、谦逊到了让铁石心肠之人都能感动的地步,再加上几次挂名元帅都取得大功,便联合大臣杨素展开夺嫡之战,诱导独孤皇后对太子杨勇日益产生厌恶情绪,也使得隋文帝逐渐认为太子杨勇不可以承担天下重任,成功地运作了隋文帝废太子杨勇、立杨广为太子的行动。

隋文帝做梦也想不到:太子杨广会让算命的推算自己啥时候归西,又制造了自己身死仁寿宫的迷案;在登基之后,穷奢极欲、大修土木,不顾民力、不顾群臣劝阻三次征讨高丽导致老百姓造反,又极度忌讳臣下呈报造反的报告,最后死在躲清静的江都。于是乎隋文帝殚精竭虑地为大隋找了个掘墓人。

纵容老婆干政,儿子皆不得善终

独孤皇后非常聪明,不仅帮助隋文帝逃过北周宣帝的屠刀,还在隋文帝篡权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在大隋建立后继续干预朝政,与隋文帝并称为“二圣”。之后就出现了许多反作用的案例,如功臣高熲也是在独孤皇后的挑动下,遭到隋文帝的猜忌。最典型的两件干政的事情是:杨素在监修仁寿宫时非常严格,累死一万余民工,便走了独孤皇后的路子,不仅逃脱惩罚,竟然还得到了隋文帝的赏赐;杨广时常在独孤皇后面前表现出孝顺的样子,使得独孤皇后撺鼓动文帝废掉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最后还成功了。前者完全不符合隋文帝一贯的爱民的作风,废太子之事更是埋下了隋朝灭亡的种子。

隋文帝信誓旦旦儿子们之间兄弟情厚,曾说“朕傍无姬妾,五子同母子,可谓真兄弟也”,但是现实狠狠地打了他一巴掌,五个儿子无一善终。大儿子杨勇由太子被废为庶人,在隋文帝死后被太子杨广矫诏赐死;二儿子杨广杀完兄弟们(杨秀除外)之后,花样折腾国家后导致天下皆反,然后被宇文化及兄弟给勒死了;三儿子杨俊喜欢美女,差点被嫉妒的王妃毒死,之后一直落下病根,又在病重时派人向隋文帝汇报病情,结果被隋文帝一顿训斥,最后羞愧之下病情加重,一年后身亡;四儿子杨秀看到二哥夺得太子之位,内心极度不满,先是诅咒隋文帝被软禁,在宇文化及另立新帝时因不能服众被杀;五儿子杨谅看到二哥害死了大哥,心中不服便起兵造反,被杨素生擒活捉,然后被杨广囚禁至死。因此隋文帝夫妇废掉太子杨勇,开启了兄弟相残的模式,对五子不能善终负有责任。

个人素养很差,总干出格的事情

隋文帝最大缺点就是学术水平很低,很反感读书人。因此他与大臣们打交道很不自信,曾当着荣建绪的面说“朕虽不晓书语,亦知卿此言不逊!”隋文帝晚年嫌弃全国在校读书人太多又没啥本事,便下令废掉太学、四门及州县学校,只留了国子监70名学生。隋文帝此举废除了国家教育,赶上秦始皇的焚书了。

另外隋文帝经常突破自己颁布的《开皇律》(中国法律在唐朝前的巅峰之作),曾经下令:“偷了一个瓜或者三个人偷了一个瓜,发现就处死”;也曾钓鱼执法,担心官吏贪污,私下派人贿赂官吏,收下的贿赂都被处斩。尽管隋文帝时期的百姓过得还很好(有时候性情急躁,也下过乱命),但是官员们就要冒极大的风险了。

隋文帝经常冲动就杀人,事后很后悔又责怪大臣们不拦着他。如:在大臣劝谏下撤掉了打死人的廷杖,但又用马鞭打死了人,就重新设置廷杖;当众打死了冯基,事后很后悔,又愤怒于大臣们不劝阻自己;冲动之下命人当众打死隋朝名将史万岁,反悔想收回命令却晚了,然后给史万岁定下罪名,制造了一场令天下人可惜的冤案。如此种种隋文帝从来不曾反省,一直在冲动,然后又一直责怪大臣不阻止自己。

结语

隋文帝身上的缺点确实很明显,除了篡位上台这一原罪外,其他的问题都是自身因素,但这些问题也不是不能改变,只是隋文帝没有意识到自我改变罢了。篡位上台本也不是什么大事,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北朝(周、齐)、南朝(宋、齐、梁、陈)、五代及北宋都是通过禅让改朝换代的,但其中任何一个都远没有隋朝这么强盛,也就西晋在统一上能和隋朝比较一下,北宋在经济繁荣程度上超过隋朝。

可惜的是隋朝和秦朝一样都成了短命王朝。问题的关键还在于,隋文帝很不自信。唐太宗对隋文帝的评语可谓一语中的,指出“此人性至察而心不明。夫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又欺孤儿寡妇以得天下,恒恐群臣内怀不服,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决断,虽则劳神苦形,未能尽合于理。朝臣既知其意,亦不敢直言,宰相以下,惟即承顺而已。”唐太宗也从隋文帝的失败经验中获得深刻的教训,并极力做到身体力行。

隋文帝的“心不明”也可以说是不肯学习导致的。他一开始就不咋学习,当皇帝时之初就对读书人很反感,到了晚年发展到废掉全国的教育体系。《荀子·劝学篇》写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所学也”,隋文帝的不学习导致无法摆脱“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的困境。隋文帝虽然靠其卓越的治国之能将大隋发展成超级大国,但其个人品德方面的缺陷危害了自己一生为之奋斗的帝国。子贡曾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隋文帝的过错就比较明显了,废长立幼、冲动杀人、随意突破法律对隋朝的正常运转造成巨大的伤害,精挑细选的皇太子杨广更是像秦二世一样把隋朝玩没了。也可以说隋文帝一手导演了隋朝二世而亡的惨剧(杨广之后的都是傀儡),所以后世的皇帝、大臣和文人们也不想拿他做榜样。因此正如荀子在回答如何治国时说道“只闻修身,未闻为国也”,在组织结构中越是地位高的人越应该注重个人素养的改善、提升,否则一个任何细小的错误都能被无限放大,更何况犯更大的错误。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游戏攻略(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