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观后感篇一:《相信奋斗的力量》观后感
《相信奋斗的力量》观后感
听了俞老师的演讲,感觉在听故事。相信奋斗的力量,这句看似轻而易举的话,却蕴含着不平凡的人生。
曾几何时我也曾寒窗苦读数十载,只为金榜题名时,却奈何天公不作美,强中尚有强中手,自己的奋斗程度始终不及别人,自己也因此越来越丧失信心,索性沦落到了破罐子破摔的境地。直到某天看到有人在说:我们不怕看到别人努力,怕的是看到比我们优秀的人比我们更努力。我们的确没有哪一天碌碌无为,虚度光阴,但是却总是抱怨我都这么努力了,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不如意和出乎意料的结果。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奋斗的热情逐渐削减,奋斗的目标逐渐被我们降低。这样一个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对事、对人、对生活的态度都会有很大的变化。最后导致我们不再相信奋斗的力量。
听了俞老师的演讲,我想我终于知道我的问题出在哪里,一个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人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坚持努力奋斗,坚持脚踏实地地前进。自己努力奋斗,结果发现自己并没有实现自己定下的目标,于是懈怠、懊恼,而此时如果冷静下来分析,会发现经过我的努力,我离目标近了,虽然没有达到,但是只要我坚持,达到目标只是时间问题,而我缺的正是这份毅力。在今后的工作生活当中,我必须要求自己坚持,做事切忌急躁冒进,只要坚持努力,成功自然就是水到渠成。
谈到公平我始终不信公平,甚至偶尔会边羡慕出身好的身边人,边抱怨自己为什么没有那样的身世。直到俞老师给出这样的解释:世间并没有绝对的公平,想要公平,就要自己努力去争取。大学的时候班里有同学是教师子弟,有些是官宦子弟,他们带着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在班里或者学校想谋个一官半职基本就是打个招呼的事,而我们想要在班里有所作为就必须通过面试、演讲以及集体选举。相比之下每个人都更向往前者的捷径,不费吹灰之力,得到的却是异乎寻常。可是回头想想,跟他们相比,用努力换来的东西显得更有价值,显得历久弥坚。所以当俞老师说,我们生活在这个没有等级观念的国度,当我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时,我们同样会受到尊重。
蜗牛和雄鹰都能到达金字塔尖,这句话一直在我脑海中浮现,他是说要么你要像雄鹰一样,拥有通往成功的捷径,要么,你就得像蜗牛一样,踏踏实实走好自己的路。在这个浮躁的当下,能够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奉为信条,一步一个脚印前进的人的确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我们尚未找到捷径的时候,我们何不埋下头努力奋斗呢?找工作的时候,每个人都很难,都希望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比较理想,比较靠谱。可是真正开始找才发现,自
己的位置在哪里?哪里才是我的归宿,全然不知。在寻找的过程中,我们就必须俯下身子,踏踏实实努力,才能达到各个岗位的要求。而不是心存侥幸,以为自己文武全才,无事不通,面试官刚好问到了我准备过的题型等等。所以这句话也告诉我,没有雄鹰展翅翱翔的翅膀,就不要自欺欺人,眼高手低;做一只努力奋斗的小蜗牛,迈出自己坚实的步伐,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成功呢?
俞老师的演讲让我如梦中惊醒,因为好久没有人在耳边提起奋斗类似的词眼了,在学校虽然不是当天和尚撞天钟,但是日子过得很安逸,除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之外(做实验,写文章,发文章),很少有自己设定目标,然后为之努力奋斗了。听这段演讲的时候,我正在准备当下的面试,我深知自己的经验不足、资质尚浅,在经验丰富的老师们面前,我显得很渺小、微不足道。所以(转载于::奋斗的观后感)我怯场,我施展不开。但是每次看着自己准备充分的去面试,都是被批得体无完肤,然后悻悻而归,都感觉很不甘心,明明自己准备了的,为什么他们一问起,我就只有哑口无言了呢?为什么事先讲课还可以侃侃而谈,挥洒自如,最后就只变成怯懦和无能为力呢?答案是我努力不够。当听到老师们都是写逐字稿N遍才讲好一节课的时候,我明白了,自己所谓的努力,自己所有的抱怨都是在自欺欺人,必须把所有的事放下,认真踏实的准备才是王道。
我也相信奋斗的力量可以改变人生,我也相信天道酬勤。所以有了俞老师的激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也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成就。最后用自己喜欢的一句话激励共勉: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奋斗的观后感篇二:奋斗观后感
我是80年底出生的,应该算是正宗的80后,当然那些85年以后出生的,个人感觉没办法划分到80后,跟90后差不多吧,因为他们没有真正接触这个社会,无法真正了解《奋斗》这部片子!
我要说这部片子挺好看的,我喜欢看,但是仅仅是好看而已,并不代表着我就同意片子中的80后的一些东西。仅从这些人物的性格上分析,我看到的全部是属于80后身上的缺点,当然一部分是人性的缺点,另一部分是80后特有的特点。
说陆涛吧按照正常的逻辑看来,一个出身在这样家庭的孩子,不该是这个样子的,或许北京的高干子弟都跟他一样,我不得而知,但是家教方便肯定是很严的,应该不至于对自己的父亲直呼其名,且毫不尊重。我承认陆涛的个性是受到女孩子的喜欢,聪明,幽默,有才华,我想大多数女生遇到这类男生都会不由自主喜欢这样的男生,但是当踏入社会后,人都有个转型期,社会会磨掉很多东西,可陆涛没有,他还是像在学校里一样张狂,现实的社会,哪里会容得下你如此张狂呢?他是个理想主义者,任何事情他都是围着自己在转,其实他只爱他自己,并不爱别人,他的叛逆其实是无理取闹,他以为他是很出色,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不冷静,不理智,更不切实际。
夏琳其实她是个很独立的女孩子,我比较喜欢这样的性格的女孩子,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她的独立带着一点并非80后的味道。我想不论哪里的人,对待自己朋友的态度应该是一样的,重感情的,但她没有,不管她跟陆涛如何一见钟情,却都不顾别人的想法,这简直没办法跟露露和猪头比,他们更显得人性。至于她的个性,我试着剖析了一下,表面上她很抢眼,但内心她应该是一个极其自卑的人,任何时候她都想要站在人生舞台的当中,或者去获取别人没办法得到的.东西,占有欲极其强烈。另外一方面她应该是那种颇有心计的女人,时常以退为进来得到自己的所要。但实际上她到底要什么,她自己都不知道,所以一直都没有得到她想要的成功。她还是个对朋友虚情假意的人,口口声声说米莱是她最好的朋友,但我说看到的是,她跟杨晓芸走得更近,而跟米莱说话的时候,总是那么虚假,因为她知道有这样的朋友在,她会显得让别人能重视她一点。我不喜欢这样的人,不过生活中这样的人很多,属于那种酒肉朋友,而非交心的朋友。至于她对感情,爱一个人是没有错的,但是她对陆涛真的是真心的吗?未必,可能也是要完全征服一个男人吧。假设有一天陆涛不再优秀,不再被别人仰视,夏琳还会爱他吗,还会在他身边吗?或许她又会去寻找下一个目标。米莱我喜欢米莱,虽然不见得成熟,但更贴近80后,一个有点傻得爱过头的小妮子。我了解米莱对爱情的追求,是女孩子都应该了解这样的一种感情,因为曾经的甜蜜,尽管陆涛对她并不重视,但是她还是不断地付出。佛经上说先要舍弃才会拥有。米莱做到了舍弃,以她的外貌,家事,性格应该可以找个比陆涛好一百倍的男人,但是她没有这样做。唯一让我感到惋惜的是,她走出困境的那种能力比较差。我想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失恋过,失恋是很痛苦,但是更多的人能够走出来的,而米莱没有,或许潜意识里她根本无法承受陆涛的离开。这样的爱让人震撼,让人心碎,每次只要看到米莱说她对陆涛的感情,我就会哭。被她的善良打动,被她的执着打动,但也被她的傻气感到惋惜。不过米莱却是很真诚的一个人,不虚假,不虚伪。
向南做好朋友特别合适的一个男人,做老公显得有些让人接受不了,且不说他的能力,就他对杨晓芸的态度,可能很多80后的男生都无法忍受。当然人面对真爱的时候,都会有迷茫。不过向南也确实显得更像80后,80后的内心都是重感情的,都是怀旧的,只是不懂表达而已。或许男女一号主角都不是80后的关系,看得有点别扭啊!
杨晓芸好多这样的80后女孩,跟生活中比较贴近,反应了一个平凡人家的女孩所有的点点滴滴,李小璐演绎得比较成功,但是她也不虚伪,不伪装,相比之下,虽然她缺点多多,但也让人能够接受,比夏琳强多了。
奋斗的观后感篇三:《奋斗》观后感
《奋斗》观后感
闲来没事儿看了原来下的电影《奋斗》,好久没有东西这么触动过我了!
丝丝相扣的故事情节,中国式的完美的故事结局。想想夏琳和陆涛,他们都有自己的梦想,故事中的他们也都很有能力;想想向南和杨晓芸,俩人吵吵闹闹,过着幸福的小日子;吴旭和豆豆,虽然他爱吹牛,但她还是深信不疑,知道自己被骗心里还很满足。觉得他们过得都挺幸福美好的。也许我不大理解恋爱中人的想法,但看到他们幸福的样子,挺感动的。
在生活的压力下,大家坚持着自己的东西,慢慢学会去爱,学会放弃一些看似正常却挺自私的想法和行为。女人为了男人的成功确实付出了很多,将来自己的男人一事无成,不知道女人老了会不会后悔,后悔自己嫁错了人,后悔自己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也可能她们会很知足,这个当初选择的人最终和自己走到了最后虽然波澜不惊,但还是挺美好的。也许杨晓芸在说出那句,我这辈子最大的错误就是嫁给了你,也许是气话,但气话又何成不是真话呢?更发自肺腑而已。应该她心中一直有那么一个想法吧。向南的离开才让她突然发现原来有他的生活已成为一种习惯,深入骨髓,发现那样简简单单地过日子挺美好挺幸福的。这不禁让我想起父母,相媒,相互有好感,成亲,生活在一起,慢慢地成为习惯,相亲相爱,没有太多的曲折,就那样平平淡淡地生活在一起,虽谈不上伟大,但也平凡着平凡人的美好。当爱情成为习惯,成为亲情,又何必担心不能长久?有时候就觉得,相亲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坏,只要对方人品好就够了。
陆涛最后愿意为了夏琳放弃一切和她去巴黎,是因为害怕失去;夏琳为了陆涛,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一直陪在他身边,支持他鼓励他,是因为爱。有人说爱情是自私的,想把对方占为己有,自私如原来的陆涛,不愿意让夏琳远离;爱情也是伟大的无私的,愿意为了他或她放弃一切,伟大亦如后来的陆涛,愿意夏琳离开,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电影中的陆涛一直在挫折中成长,独立自强奋斗,年轻的时候我们是该努力拼搏,即使装得头破血流也好,只要成长就好,只有伤口才能铭记在心。夏琳也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和陆涛一起坚持到了最后完美的有点儿让我错愕,现实真有那么完美吗?是我太悲观还是电影太喜剧?也许没必要想那么多,自己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坚持着自己的那份爱意,一切可能也没想象中那么难。
豆豆死了导演从一开始就埋下了这个伏笔,丝丝相扣。这也是电影中最大的悲剧点了。生命太脆弱了,脆弱到坐在让人感觉最安全的火车上都会因为追尾而一命呜呼,脆弱到走在路上聚可能突然灵魂飞逝!真的有点儿害怕死,是谁说过,人并不害怕死亡只是害怕死亡的不可预知性,不知去向何方,不知发生在什么时候。也想过很多关于死亡的事,想过自己突然离开,也想过身边的人突然离去,想的太多了。想想死亡才突然明白谁对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从没如此清晰过。假如有一天我突然离开了,他们和她们会怎么样?
向南和陆涛之间的友谊,通风报信,相互关心,相互之间没正经,那种感觉真好。如果让我选择电影中一个人物,我应该会选择向南。一副傻傻的样子,追求自己的小快乐小幸福,心满意足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也许那样太没追求了,但人一辈子追求的到底又是什么呢?人,不应该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有自己的追求,无论是什么,为之奋斗,高兴就好。你能说那些极端分子不快乐吗?他们不幸福吗?
电影中的一切都显得过于完美了,现实中的爱情、生活又会是什么样子?也许远比电影中的复杂黑暗,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总感觉现实要比自己想象中的黑暗千万倍,可能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残酷黑暗吧。慢慢来吧。
看电影时最让自己震惊的是现实中的生活、生存对人的影响是如此之大,社会之中的人也是千奇百怪,真是千奇百怪!真的不敢想象自己将来会被社会打磨成什么样子,不敢想象自己是否会丢失自己,更害怕的是自己变成如D组中哪些人,没了追求没了奋斗目标,上班只是为了挣那么一点儿钱而千方百计地不做事(突然感觉这跟我们现在的学校生活、带薪
实习的生活真的很像啊,要做出改变啊!),也许有一天我会变成自己所鄙视的哪些人,那样是不是很可悲?而自己却仍然安逸地生活其中,没有发现。
当时自己脑中突然对比了一下,与陆涛、吴旭等等他们对比了一下,突然发现我真的一无所有。起码他们有爱情、有梦想,这些足以支撑他们的一生,而自己呢?我的梦想呢?我的未来呢?真的有股心寒的感觉,这么大了,真的有点儿迷失自我了啊!不要给自己找什么借口,什么只要自己活得快乐就好,你现在真的快乐吗??难道快乐就是这样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吗?突然有种想哭的感觉,发现自己一直在为自己找借口,什么现在的生活应该算挺不错的,什么每天玩电脑、睡觉、玩游戏、看小说,想干嘛干嘛,没人管没人问,亲人问时也可以几句话就搪塞过去。如果这样真的很好,可自己为什么就感觉不到真正的快乐感觉不到心灵的充实呢?突然感觉到自己连真正的快乐都不知道啥了,在不知道爱是啥感觉之后,又成功地模糊了爱的概念,已经有两个词在成长中模糊了,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是啊你真的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了,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态度了,好好想一下你想要什么。你到底要的是什么?????????你的梦想是啥???你该怎么给自己一个答案???该好好计划计划规划一下自己的人生了,每天、每星期、每月、每年给自己一个目标,努力奋斗!真的鄙视你自己,没有一点儿自制力,只知道玩,浪费时间在一些无聊的东西上,你能从中学到什么呢?成长,你要的所谓的成长在哪里呢?
哎!不知道是被教育摧残的还是怎么,现在感觉只有看书能让心静下来一点儿了,才能感觉过的充实一点儿。是我太浮躁还是整个世界都很浮躁?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成长还是要靠自己啊孩子!你一定能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