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谈素质教育谈创新,谈实践能力已经不是太短的时间了,但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却未能达到预想的效果,有很多教师仍是用陈旧的思想和观点,指导教学;在教学中仍是注重统一要求,轻个性发展,即使有一些新的内容,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或者是给别人看的,不是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的。绝大多数教师每天都很忙,他们忙着给学生出题、印题,看到他们是在辅导学生知识,很少有教师是在课堂教学上、教研上下更大的功夫,他们只凭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去教学生知识,这已经不符合课改的精神。教师应从传统教育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的观念中解放出来,认真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用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去指导自己的教学,真正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树立适合创造教育的新观念。当然观念的转变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的是教师们认真领会课程标准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去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变成开放性的课堂,使学生的学习变成创造性的学习。

二、只有大胆鼓励学生质疑,才能促进学生创新发展、实践能力。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爱伊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知,质疑是创新的基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没有问题的提出,人们解决问题只能是表面上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没有得到发展。在问题的整个思维过程中,利用创造性的丰富想象力,对知识进行整合与创新,从而完成从维持性学习到创新性学习的飞跃。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只有灵活地运用现有知识,并以自己方式接近生活实际,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才能提出问题,并能以全面的态度对待问题。提出问题的关键是对复杂事态的研究,能有自己的思想观点,把握全方位的思维风格。只有善于提出问题,才能根据问题去思维、实践,在思维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用六根火柴摆四个全等三角形,最后有的学生摆出来了,而有的学生没有摆出来,这时积极引导学生,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宽松的学习氛围,因为只有摆成立体图形,用平面图是无法摆出来的,摆出来的和没有摆出来的都要进行思考,为什么我的没有摆出来(或为什么我的摆出来了),这时,学生们就想到了立体问题,在动手时要全方位思考、创新,进而经过同学们的问题的提出、思考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这样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给学生实践和创新的空间。,总所周知,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是当今盖次是世界首富,这离不开他就读的中学。正因为这所中学给了他空间,使他成为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领路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和家长就必须留给学生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一片创新和实践空间,实际上就是给他们一个追求创造、发展自我的时间和机会,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一个长知识、学本领的重要时期,其个性、气质、爱好、文化基础都不同,追求的目标和发展的意向也不可能等同,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机械的,教条的用同一个标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模式去衡量他们,规范和规定他们的创新实践活动。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要设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使学生变得自觉轻松。如果学生对所学学科感兴趣以至入迷,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的学习。就会“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学生消除心里障碍后,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全身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教师不是课堂教学的垄断者、主宰着,课堂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中。要使学生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应跟学生面对面交谈,讨论,听取他们独到的见解,赞同他们正确的观点,做他们探索知识的引路人。在教学中应小心翼翼的保护学生的思想火花,多鼓励,少批评,满足学生成功感。切忌轻易否定、动辄讽刺,以免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扼杀在摇篮中。让学生从书本感悟生活,感悟人生。因为悟性是思考与创新的前提,非思考,不会有悟,无悟就不会创新,无创新意识,就不会去实践。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才可谈创新与实践。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改变教育观念,重视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各方面重视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在工作中,要与时具进,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实现教育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创新人才。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游戏攻略(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