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伯仲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bózhòng,指兄弟间排行的次序;形容才能相当,不相上下者。见唐元稹《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呜呼!分同伯仲,古则拜亲。”
延伸:
“伯”是排行老大,“仲”是老二。《说文·人部》:“伯,长也。”“仲,中也。”举孔子为例:孔子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名孟皮,字伯尼;孔子名丘,字仲尼。历代封建统治者把孔子“抬到吓人的高度”,孔子的名字是不准随便提及的。
近代孔子声价大跌,客气点称他一声“孔二先生”,不客气就干脆叫他做“孔老二”了。还有三国时期的孙策和孙权(孙坚长子、次子),孙策字伯符,孙权字仲谋。
“伯仲”两字连用,表示相差不多,难分高下,成语有“不相伯仲、伯仲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