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甲军又叫藤甲兵,是《三国演义》小说中西南边境少数民族的一个特殊兵种。在诸葛亮征讨孟获的过程中,藤甲军曾经给蜀军带来了不少麻烦。而《三国演义》的小说,更是把藤甲军描述成一类“刀枪不入、但怕火攻”的兵种。在不少三国类的游戏中,藤甲军更是一种“无解bug”类型的作战单位。不过在诸葛亮北伐魏国时,他并没有召集这种神奇的兵种出征。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其实不难理解。
首先藤甲兵虽然战力强悍,但他们的优势仅限于南中地区。三国时代的南中地区,主要位于现在的四川、贵州和云南地区。在诸葛亮北伐的年代,南中地区山高林密,气候湿热,瘴气横生。藤甲兵所采用的“藤甲”,就是南中地区一种桐油与藤类植物相结合的特殊产物。这种盔甲非常适合南中地区的自然环境,但在北方、中原地区却不具备优势。因此藤甲兵的优势,很难扩展到中原腹地。另外诸葛亮火烧藤甲兵的经历,也暴露出了藤甲军“怕火”的弱点。在三国时期火攻是一种常见的作战方式,因此藤甲军在大部分的正面战场中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其次诸葛亮的蜀军作战能力并不弱。诸葛亮北伐期间,蜀国一直处于兵精将广的状态。王平、魏延、姜维等战将,都表现出了非常强悍的作战能力,而蜀军的战力甚至强于曹魏方面。从这个角度看,藤甲军并不具备太大的优势。因此诸葛亮并没有充分的意愿去大规模征调藤甲兵。
再次蜀军的弱点在于后勤,藤甲军的征调可能会加剧后勤的弱势。诸葛亮多次北伐却并未达成战略目标,其根源在于蜀国的后勤具备太大的劣势。“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文就证明了诸葛亮北伐所面临的后勤补给困境。地理环境的劣势,使得蜀军北伐很容易面临补给短缺的问题。如果诸葛亮征召南中地区的藤甲军进入北方,那么他很可能会遭遇水土不服、战力下降等更严重的问题。这类问题可能会放大蜀国的后勤劣势,进而导致北伐作战的失败。
综上所述尽管藤甲军具备一定的战力,但诸葛亮并没有召集他们参与北伐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