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名词很容易让那些真有文化的人感到齿冷:这年头什么都涨价,唯有“文化”一词贱得让人跌破眼镜儿,如今竟有不识时务者又提出什么“棋文化”,岂不让人笑掉大牙!其实,令人发笑正是本文的目的。
笔者近日研究“儒道互补”,竟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准则一直研究到象棋、围棋这类不起眼儿的游戏活动,发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许多事情都与这两大思想体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而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侃一侃“棋文化”。
众所周知,道家的世界观是从“天人关系”入手而建立起来的,这在围棋之中体现得最为明显。我们知道黑白两色的围棋象征着日月,表现为阴阳二气;圆形的棋子和方形的棋盘则体现着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纵横各19条线交织成361个棋位,是旧历一年的天数;盘中的9个星位代表着9大行星;1尺2寸见方的棋盘则表示着12个月……一言以蔽之,围棋的整个格局充分体现了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学观念。
与道家不同,儒家的世界观是从“人伦关系”入手而建立起来的,这在象棋中体现得最为充分。将帅于九宫之内深居简出,仿佛是九五之尊的皇帝老爷;文武百官两翼排开,体现了朝廷宫阙的气派与威严;除了将帅之外,能够进入内宫的便只有贴身的“士”“卫”了;左右丞“相”虽相距不远,但也只能在靠近皇宫的地方上班了;“车”“马”“炮”的作用自然是攻城掠地,只有当将帅受到威胁的时候才有必要勤王伴驾;至于那些“兵”“卒”之类,便只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份了……一言以蔽之,象棋的整体框架充分体现了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政治伦理观念。
道家在方法论上讲究“刚柔相济”、“法无定法”,这在下围棋的过程中体现得最为明显,从表面上看,黑白二子一人一手,轮流往棋盘上布子便是,但这最最简单的下法却潜含着最最复杂的杀机。所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因而棋手不仅要懂得“图难于易,为大于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的道理;还必须学会“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的计谋。在必要的时候,要能够隐忍,能够退让,能够诱敌深入,能够后发制人……。说得大一点您若想真正理解道家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不妨先去下下围棋。
儒家在方法论上则讲究“进退有礼”、“俯仰有度”,这在下象棋的过程中体现得最为突出。马走日相走田,隔山方可放大炮,过河才能拐小卒,正像君臣有礼、夫妇有节、长幼有序的伦理政治生活一样,切不能乱了纲常、坏了礼法。至于憋了眼的象,别了腿的马,则动弹不得,真所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人们只有懂得如何使不同的棋子各司其职、各谋其政,才能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更为重要的是,儒家以君王社稷为核心的伦理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准则在下象棋的过程中也得以不断演练,人们不仅要懂得“天有十日,人有十
等。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的道理,从而真正理解不同棋子的不同价值;而且学会“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的选择,从而在关键的时候“丢卒保车”、“舍车保帅”、“临危一死报君王”……。说得大一点您要想对儒家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不妨先去下下象棋。
正是由于上述不同的文化特征,使得象棋和围棋在几千年来一直拥有着不同爱好者,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有人崇儒、有人重道,于是在闲暇的对弈游戏中便自然会出现有人喜象棋、有人爱围棋的现象了。
这现象不是别的,乃是“文化”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