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木那几家汽车厂前身是兵工厂

日本企业与二战

1、三菱财团

 三菱财团是战前控制日本的四大财团之一,1873年又更名为“三菱商会”,并宣布原商会的财产及11艘船都由他个人买下。三菱公司正式诞生。

  1874年日本出兵侵占台湾,三菱利用其与明治政府的关系,承包了军事运输,免费获得了13艘1000吨级的蒸汽船,价值近390万日元(当时一个三菱普通职员的月薪只有5日元)并逐步将事业范围扩大到汇兑业、海上保险业和仓储业等相关领域。

  

  二战期间三菱财团积极地配合日本政府,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以投资的名义将黑手伸向山东省的大汶口、新泰名煤矿、招远金矿,山西省的太原煤矿。在河北省开辟粮食和棉花供应基地,除了供侵华日军使用外,还通过上海和青岛将大量掠夺来的粮食、矿产、原材料等物资运回日本。其旗下的三菱重工更加是生产和制造了包括飞机、坦克、军舰在内的大量武器。

 生产飞机包括:

A5M九六式舰战(990架)、A6M零战(包括其各改进型在内共生产10938架)、A7M烈风(8架)、B1M3一三式舰攻(440架)、B2M1八九式舰攻(204架)、B5M1九七二号舰攻(155架)、C1M1一〇式舰上侦察机(159架)、C5M1九八式陆上侦察机(50架)、F1M零式水上观察机(528架)、G1M1九三式陆攻(11架)、G3M九六式陆攻(1048架)、G4M一式陆攻(2416架)、J2M3雷电基地战斗机(938架)、J8M1秋水喷气式截击机(2架)、K3M九〇式舰上训练机(624架)、K7M十一式训练机(2架)、2MB1八七式轻爆(48架)、2MR8九二式侦察机(210架)、KI1九三式重爆(118架)、KI2九三式双发轻爆(174架)、KI15九七式司令部侦察机(437架)、KI20九二式重爆(6架)、KI21九七式重爆(2054架)、KI30九七式轻爆(704架)、KI46百式司令部侦察机(1742架)、KI51九九式袭击机(1472架)、KI57百式运输机(507架)、KI67四式重爆“飞龙”(606架)

 生产军舰包括:

  航空母舰:大鹰号、隼鹰号、天城号、龙骧号

  战列舰:日向号、武藏号、雾岛号(战巡)

  巡洋舰:矢矧号、

多摩号、木曾号、名取号、川内号、古鹰号、青叶号、羽黒号、鸟海号、三隅号、利根号、筑摩号、那珂号、香取号、鹿岛号、

香椎号

  驱逐舰:白雪号、山风号、浜风号、沢风号、矢风号、羽风号、秋风号、夕风号、神风号、朝风号、照月号、凉月号、新月号、若月号、

霜月号

  潜艇:波102号波103号、波105号、波109号、波111号、吕34号、吕35号、吕36号、吕37号、吕38号、

吕40号、吕41号、吕43号、吕45号、吕46号、吕48号、吕51号、吕52号、吕53号、吕54号、吕55号、吕56号、吕57号、

吕58号、吕59号、吕60号、吕61号、吕62号、吕63号、吕64号、吕65号、吕66号、吕67号、吕68号、伊16号、伊19号、

伊20号、伊25号、伊28号、伊33号、伊35号、伊61号、伊62号、伊67号、伊69号、伊72号、伊75号、伊178号、伊362号、

伊364号、伊366号、伊367号、伊370号、

伊371号

  另外还有海防舰(800-900吨级)41艘;扫雷舰2艘;布雷舰7艘;运输舰17艘;特种舰只7艘。

  生产坦克及装甲车辆包括:

  一式中型坦克(587辆)、二式炮战车(30辆)、九七式中型坦克(1450辆)、九五式轻坦克(共生产2375辆,三菱生产了约1180辆,其余由神户制钢和新泻铁工所等工厂生产)、四式150MM自行火炮(25辆)、四式中型坦克(2-6辆)、五式中型坦克(原型车一辆)

  二战期间三菱长崎造船厂所生产的大型客船春日丸、新田丸和八幡丸被改装成航空母舰。其中大鹰(春日丸)号直接由三菱长崎造船负责改装,另外两艘交由吴海军工厂改装成云鹰号(新田丸)航母和冲鹰号(八幡丸)航母。

2、石川岛播磨重工业

  石川岛播磨重工业的前身是由1853年成立的石川岛重工业(旗下包括立川飞行机)、1907年成立的播磨造船厂和吴海军工厂(战后吴海军工厂被分拆,其中冷轧设备转入演川制钢所、发电设备转入日亚制钢所,剩下造船设备和船坞才是归石川岛播磨重工业的)

  其中吴海军工厂:

  航空母舰:赤诚号、苍龙号、葛城号、千岁号(水上飞机母舰)、千代田号(水上飞机母舰)、日进号(水上飞机母舰)

  战列舰:大和号、扶桑号、长门号

  巡洋舰:那智号、爱宕号、最上号、大淀号

  潜水艇:波7号、波8号、波9号、吕11号、吕12号、吕13号、吕14号、吕15号、吕16号、

吕17号、吕18号、吕19号、

  吕33号、吕100号、吕103号、

吕106号、吕107号、伊7号、伊9号、伊15号、伊26号、伊30号、伊37号、伊40号、伊41号、伊42号、

伊52号、伊53号、伊55号、伊51号、伊52号、伊53号、伊55号、伊56号、伊57号、伊64号、伊65号、伊68号、伊176号、伊181号、伊201号、伊202号、伊203号、伊351号、伊361号、伊363号、伊400号

 其他包括:

  扫雷舰:2艘

运输舰:18艘

特种舰只:6艘

      石川岛造船厂

  驱逐舰:栂号、朝颜号、夕颜号、疾风号、卯月号、长月号、薄云号、天雾号

 其他包括:

  海防舰(700-900吨级):5艘、扫雷舰:9艘、驱潜舰:5艘、特种舰只:5艘

    播磨造船厂:

  炮舰(300-400吨级):2艘、海防舰(700-900吨级):10艘、扫雷舰:5艘、运输舰:3艘、特种舰只:8艘

3立川飞行机生产:

  KI17九五式三型教练机(660架)、KI36九八式侦察\轰炸机(1333架)、KI55九九式高教机(1386架)、KI9九五式中级教练机(2618架)、KI54一式双发高教机(1342架)

3、富士重工(SUBARU)

  1931年,更名为中岛飞行机株式会社。生产了44100台发动机,仅次于三菱排名第二。

 其生产飞机包括:

  九一式战斗机(451架)、KI-4九四式侦察机(383架)、KI-27九七式战斗机(3386架)、九七式运输机(320架)、KI-43一式战斗机[隼](5751架)、KI44二式战斗机[钟馗](1225架)、KI-49一〇〇式重爆[吞龙](796架)、KI-84四式战斗机[疾风](3488架)、KI-115

特殊攻击机[剑](105架)、A2N九〇式舰战(140架)、A4N九五式舰战(221架)、B5N九七式舰攻(1250架)、B6N天山式舰攻(1268架)、C6N1舰上侦察机[彩云](398架)、E2N1一五式水上侦察机(77架)、E4N九〇式水上侦察机(147架)、E8N九五式水上侦察机(755架)、G5N深山式陆攻(6架)、G8N连山式陆攻(4架)、J1N夜间战斗机[月光](477架)、J5N1基地战斗机[天雷]6架、特殊攻击机[橘花](2架)、A6M2-N二式水上战斗机(327架)、J1N1-R二式陆上侦察机(60架)

4、日立

(HITACHI)

   日立的前身是久原矿业日立矿山附属的机械修理厂。在随后发生的日本对外战争中,日立制作所得到了日本军部对军舰、坦克、发动机(收购了东京瓦斯电气公司的飞机部门,成立了日立航空机公司,生产军用飞机引擎及其他零件,至战争结束合共生产飞机引擎11969台。)、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雷达等产品的订货,因而得到了更快的发展。至1944年,日立已拥有日立、龟户、茂原等11家工厂。

  其生产军舰包括:

  驱逐舰:樫号、

桧号、峯风号、冲风号、岛风号、滩风号、汐风号、太刀风号、帆风号、野风号、波风号、沼风号、春风号、松风号、旗风号、如月号、菊月号、

吹雪号、初雪号、敷波号、夕雾号、涟号、响号、夕暮号、海风号、大潮号、霰号、阳炎号、亲潮号、天津风号、野分号、岚号、夕云号、巻波号、

早波号、冲波号、浜波号、早潮号、岛风号、秋月号、初月号、冬月号、花月号、松号、桃号、槙号、榧号、椿号、楡号、椎号、榎号、雄竹号、

初梅号、朝露号、疾风号、

杉号

  其他舰只:海防舰和炮舰(700-1000吨级)21艘、鱼雷艇4艘、驱潜舰10艘、运输舰17艘、扫雷舰9艘、特种舰只12艘

  生产坦克包括:九七式中型坦克(与相模兵工厂一起生产了2123辆)、一式75mm自行火炮(数量不祥),一式100mm自行火炮(数量不详)

5、日产(NISSAN)

  日产全称日本产业,前身是久原矿业株式会社。一战过后久原矿业由于经营不善,濒临破产。鲇川义介(战前十五大财阀之一)在1928年介入,亲自担任社长并将其改组成为日本产业,之后逐渐壮大,形成日产康采恩,其旗下包括有日产汽车、日本矿业、日立制作所、日产化学、日本油脂、日本冷藏、日本碳矿、日产火灾、日产生命。

  

  到1937年,鲇川和松冈洋右(满铁总裁)、岸信介(产业部次长)三人号称满洲三角同盟,基本上垄断、控制了东北地区的工业。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成立之初的资本是四亿五千万日元,1940年猛增至二十四亿日元。日本投降后鲇川作为战犯被关押在巢鸭监狱候审,但在美国的庇护下,逃过了东京审判,并于1947年被释放。

6、爱知时计电机株式会社与爱知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爱知时计电机株式会社的前身是1898年成立的爱知时计株式会社。(至于它是如何进入飞机制造行业的我手头没有资料)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20年开始生产飞机,其飞机生产部门于1943年从爱知时计株式会社中独立出来,成立了爱知航空株式会社。生产了包括瑞云、九九舰爆在内的大量轰炸机和侦察机近4000架。日本投降后爱知航空株式会社改组成为了爱知机械,改为生产小型轿车以及汽车零件。1965年投靠了日产汽车,并开始为日产汽车生产汽车和零件一直至今。而爱知时计株式会社则在战后改名为爱知时计电机株式会社,现在生产电表和煤气表。

  在二战期间生产飞机包括:

  H9A二式飞行练习艇(31架)、二式水侦(仿德国的HE25共生产14架+进口2架)、E11A1九八式水上侦察机(17架)、D3A九九式舰爆(1492架)、D1A2九六式舰爆(428架)、E10A1九六式水上侦察机(15架)、E3A1九〇式一号水上侦察机(12架)、D1A1九四式舰爆(162架)、E13A零式水上侦察机(1350架)、B7A2流星式舰攻(111架)、M6A1特殊攻击机[晴岚](28架)、E16A瑞云式水上侦察机(256)架。

7、新明和工业株式会社(SHINMAYWA)

  二战期间总共生产了2000多架飞机。战后于1949年改名为新明和工业株式会社。生产消防车、特种车辆、飞机、机场设备等重工业产品一直至今。

  生产飞机包括:

  

E7K九四式水上侦察机(473架)、E15K水上侦察机[紫云](15架)、H3K1九〇式二号飞行艇(5架)、H6K九七式飞行艇(217架)、H8K2二式飞行艇(167架)、N1K1基地战斗机[紫电](1007架)、N1K2基地战斗机[紫电改](400架)、H6K2九七式输送飞行艇(38架)、H8K2二式飞行艇(167架)、H8K2L二式输送飞行艇[晴空](36架)、K8K1零式水上初级教练机(15架)、水上战斗机[强风](97架)

8、松下电器

(PANASONIC)

  

  在1938年4月,日本政府公布了《国民总动员法》之后松下幸之助开始狂热地将松下电器由民用生产转入军需生产,而且凭借松下电器的优良技术和工艺,使这些军需品的生产如鱼得水,常常能应约生产出一些精密的武器装备。

  1938年初,开始接受“陆军省”的订单,投入的企业是松下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是机关枪子弹的简单金属部分。后来就是这家松下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奉陆海两军之命,制造了各种兵器。同年松下收音机股份公司开始研究发展无线电通信机械部件。

  1939年9月,松下收音机股份公司又设置了军需品生产的部门,主要为军方制造军用的无线电收发报机部件,比如海军舰艇上用的无线电发报机的电键、线圈、可变电容器等。

  1942年,政府决定制造200吨型的木船,以应急需。这一任务军方交给了松下电器公司。松下幸之助认为“为国家效力是理所当然的事”,所以答应了下来。松下在一个星期内就组建了“松下造船公司”,投资1000万元。就这样松下电器在无任何技术基础的情况下只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就开发和生产出了这种巨型木船。这样的效率引起了各界的轰动,政府要员、军界首脑均来参观,就连天皇的弟弟也来看了,而且还训了话。直到日本投降前松下造船公司共生产200吨型木船50艘。

  1943年7月,松下收音机股份公司开始制造整套的无线电收发报机。以后松下公司与其他工厂联合,一起为军方生产无线产品。

 1943年中日本海军部将一个计划交给了横须贺航空技术兵工厂(即空技厂),要求研发一种全木制的轰炸机(此时日本已经受中途岛和瓜岛的失败的影响,铝、铜等军需物资匮乏)项目负责人叫佐波(战后担任松下电器参事)。佐波找到了老朋友松下幸之助,请求松下电器进行研究,松下本来就有制造飞机螺旋桨等部件的松下航空工业公司。但为了进行这一计划,于1943年8月又再投资3000万元在原来的基础上改组经公司为“松下飞机股份有限公司”。经过一年多艰苦的研究,终于在1945年一月试飞成功,这就是日本二战期间唯一的全木制轰炸机“D3Y1-K明星”。在日本投降前共生产7架。

 1944年,为了应付蜂拥而至的美军B29轰炸机,军方委托松下电器生产更精密的要塞地区大型警报器。松下电器接手此产品,马上从日本电气公司(NEC)借到样机一部,先攻坚制作各零部件,然后制作整机,1945年交货。这样加上上述无线通信设备,松下电器生产了几乎所有军用通信设备的整机和部件,如:大型收发报机,便携式收发报机,九二式军用电话,大型警报器,以及电子管、电阻、电容器等电子元件。

 

9、东芝(TOSHIBA)

 二战期间,东芝主要生产雷达、军用电子管等半导体设备。其中生产军用通信电子管包括UY-807型电子管、

UY-807A型电子管、

UY-807B型电子管、RX-1/UX-6501型电子管、RW-2/Ut-6502型电子管、RC-4型电子管、RD-5/UL-6306型电子管、UZ-6001型电子管、US-61型电子管、UX-6201型电子管、UX-6203型电子管、UZ-6302型电子管、UZ-6303型电子管

、UZ-6304型电子管、US-6305型电子管、UL-6306型电子管、UX-6501型电子管、Ut-6502型电子管

、KX-6901型电子管。军用雷达包括一号一型对空警戒雷达,一号三型对空雷达(总共生产了1000多台)。

10、NEC

日本电器

 二战期间和住友电器一起,共同为日军生产雷达、无线电话、电子管等电子与半导体设备。军用信管包括UN-954型电子管、TE-661A型电子管、TB-601A型电子管、TB-608B型电子管、TB-608D型电子管、HO-104F型电子管、MC-656A型电子管、CY-501F/MC-656B型电子管、CZ-501D/MC-656C型电子管、CZ-501D型电子管、CZ-504D/MB-655A

型电子管、CZ-504V/MB-655D型电子管、TE-661A/

UN955型电子管、ME-664A型电子管、KZ-6C/DB-665A型电子管、TB-674A型电子管、MC-804A型电子管。雷达则生产了四号三型对空警戒雷达。

11、五十铃(ISUZU)

 二战期间,主要为日本军方提供装甲车、牵引车和军用卡车等军用车辆。二战结束后于1949正式改名为五十铃汽车公司(投靠战后新成立的一劝系财团)一直至今。

12、日野(HINO)

  日野的前身是1910年成立的东京瓦斯电气公司,二战期间,瓦斯电-日野作为重要的军工企业为日军提供包括飞机引擎、坦克、装甲车、军用卡车、牵引车等大量军用装备。

13、雅马哈

  

前身是山叶寅楠(Torakusu

Yamaha)在1888年创办的山叶风琴制作所,开始时只是个生产传统乐器的小作坊,1897年改名为日本乐器制造株式会社,1900年开始生产钢琴。日本乐器在1938年受军方委托并开始大量生产金属和木制螺旋桨、航空零件等军需物资,战后生产螺旋桨和航空零件的工厂被分离成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也就现在是生产摩托的那家)

14、尼康

(NIKON)

  尼康公司在1918年开始对光学玻璃研究和生产,以解决军队对德,法,英进口的依赖。同年日本光学成功仿制出优质的双筒望远镜,并反而向英法俄美出口了大约15000只。二战之前除去OEM一些相机镜头之外,全力精研军用光学兵器。在二战期间几乎所有军用的望远镜、瞄准仪、军用测距仪、军用航空照相机、潜望镜都是由尼康提供的。尼康在二战期间军用光学仪器的生产数量无法统计,但一艘巡洋舰级别的军舰,至少要配备13只大型双筒望远镜,其数量可想而知了。日本投降时尼康已经发展到23000名工人,25个生产厂的大型企业。

15、日本飞行机(NIPPI)

  日本飞行机始创于1930年,是一家为了生产海军军用飞机而成立的军工厂。战争期间总共生产了13个机种总共约3118架飞机。其中包括:NH1侦察机[云雀](25架)、K5Y九三式中级教练机(日本飞行机生产了1918架,横须贺海军工厂总共生产了3673架)、十二试水上初教机(数量不明)、十三试小型运输机(数量不明)。战后从事飞机修理和航空、航天引擎还有零件的生产,现在仍是重要军工企业(为F-1、F-2等战斗机提供引擎等零部件)。

16、渡边铁工株式会社

  渡边铁工株式会社的前身是1886年成立的渡边藤吉本店附属工场,1904年开始为陆军生产辎重车(到底是不是汽车,还有待考证)1916年正式改组为渡边铁工所。1919年开始为海军生产水雷,1934年开始生产飞机。1932年开始生产鱼雷。1943年其航空部门分离出来,成为九州飞行机公司,而渡边铁工所则改名为九州兵器株式会社(具体生产了什么兵器不详)。战后正式改名为渡边铁工株式会社,生产包括各种重工业制造设备(如钢铁加工设备、轮胎制造设备)而且仍然为日本自卫队生产鱼雷。至今仍是重要的军工企业。而九州飞行机公司战后改名渡边自动车工业,并投靠了西日本车体工业,改为生产汽车零部件和提供车辆维修。

 二战期间渡边铁工所和九州飞行机共生产了:

  E9W九六式小型水上侦察机(33架)、J7W基地战斗机[震电](1架)、KI86四式练习机(与日本国际航空一同生产了1307架)、K10W二式陆上中级教练机(30架)、K11W1机上作业练习机[白菊](798架)、Q1W陆上哨戒机[东海](153架)

其他二战中的日本企业及相关产品:

 日军的化学武器与日本企业

 二次大战中,唯一一个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毒气的国家就是日本,而受害国则是中国。据统计从1937年凇沪会战开始,一直到抗战胜利,日军先后在中国14个省市,77个县区,使用化学武器2000多次,直接杀害了十万多人。另外在日军的扫荡中和731部队的实验中伤亡的中国平民百姓更是不计其数。

  先由民间企业生产化学原料,其后送到军方严格保密的兵工厂(包括属于陆军的位于广岛县大久野岛上的

“忠海兵器制造所”和属于海军的位于神奈川县的“相模海军工厂”)制作成化学毒剂。最后将这些化学毒剂送到各个兵工厂或直接送到战场上进行装填(将毒剂装入炮弹或毒气筒内)。日本在二战时期生产的毒气包括:

 1.糜烂性毒剂:即芥子气和路易氏气体,由于开发和生产化学武器违反了1925年的日内瓦公约,因此为了保密日本军方用颜色来命名毒剂,而糜烂性毒剂的代号为黄剂(包括黄一号甲,黄一号乙、黄一号丙、黄二号)。

 2.窒息性毒剂:即光气,由于生产简单,日本军方直接将其交给民间工厂生产,代号为青一号。

 3.全身中毒性毒剂:即氢氰酸,代号为茶一号。

 4.喷嚏(呕吐)性毒剂:即二苯氢砷,代号为赤一号。

 5.催泪性毒剂:即溴化苄基和苯氯乙酮,别给名字骗了,这玩意每立方米35-46毫克时就可以至盲,代号为绿一号和绿二号。

 6.筒类:一开始只是日军制作的发烟筒,其炮弹的发烟剂既能产生烟雾,也有一定的毒作用,但还不是专门的毒剂,后来发现如果将其他毒剂(如赤一号或绿一号)按一定比例添加进去的话就可以变成有巨大杀伤力的毒气筒。战时日军为了掩盖其罪行,不使用毒气筒这种名称,而笼统地称之为特殊发烟筒。

其中为毒剂生产提供原材料的企业资料如下:

 黄一号甲:日本曹达、三井矿山、昭和曹达、尾崎染料、住友化学

 黄一号乙:南海化学、日本曹达、昭和曹达、三井矿山、漂白粉贩卖公司、保土谷曹达、地方专卖局

 黄一号丙:三井矿山

 黄二号:三菱商会、日本矿类、地方专卖局

 绿一号:保土谷曹达、日本曹达、南海化学、三井物业、小西化学、合成化学、八幡制铁

 赤一号:三井矿山、日本染料、大阪漂白粉、保土谷曹达、昭和电工、铁兴社

 筒

类:日本气素、日满商事会社、关西油漆、三井矿山

直接生产毒剂(光气)的企业:

 1.日本曹达:1941年生产了85吨、1942年生产了32吨、1943年生产了25吨、1944年生产了38吨合共生产了180吨。

 2.保土谷曹达(即今天的保土谷化学工业):1943年生产了182吨、1944年生产了197吨、1945年生产了93吨合共生产了472吨

 3.三池染料:1944年生产了6吨、1945年26吨合共生产了32吨

 据英国的BBC的统计,日军在中国用毒气杀害了至少270多万人,遗留下了230万件化学武器和120吨化学毒剂,

 富士通的前身是川西飞行机的明石工场

 立邦漆前身是1881年成立的光明社,是靠为日本海军提供舰船涂料发家的。

 空技厂战后被解散,但员工多数跳进了日本国营铁路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游戏攻略(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