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在三国时叫寿春,汉朝末年,寿春成为军阀袁术的基地。袁术后来自称皇帝,但于公元199年六月病死,寿春归属军阀曹操。后来曹操为了稳定江东局势,在原有的合肥县新筑了“合肥新城”,就是现在安徽省合肥市的前身。
安徽在三国时期大部分地区属于三国时期的扬州。
安徽在三国时代是两个部分组成的,魏国拥有扬州的一小部分,寿春是魏国扬州的制所,合肥是后来曹操为了稳定边防,合肥新城也是曹魏拥有;吴国拥有扬州的大部分区域,今安徽淮河以南都被孙吴拥有,制所是建业,就是现在的南京地区。
另外孙吴所辖的扬州的一部分也属于现安徽省,隶属于扬州。扬州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淮河和江苏长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东部、河南东南部。今安徽的很多地方都在扬州境内。
扩展资料:
安徽在三国时期大部分地区属于三国时期的扬州。扬州是汉地“九州”之一,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这就是九州。由于当时九州就是全中国,所以九州又一直被当作整个国家、“天下”的代名词。而当时的扬州范围相当于淮河以南、长江流域及岭南地区。
隋朝统一全国后,将之前的扬州(今南京)改名为蒋州,而改原先的吴州为扬州(后改名江都郡),治所在今江苏扬州。
唐朝初年扬州曾一度被改为邗州(之前南京一带则又改称扬州),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将邗州的名称重新改为扬州。
唐玄宗时期扬州又改称为广陵郡,唐肃宗时期复称扬州。康熙33年(1694年)高拱乾主修的《台湾府志》中表示,夏商时期的扬州包括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