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富人出去打猎,偶然得到了两只小狼仔,(将它们)带回与家犬混在一起圈养。(两只狼)渐渐长大了,还是很驯服,主人就忘了它们是狼。
一天主人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愤怒的声音,(他)惊醒起来朝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主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先前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
这两只狼趁他没有发觉,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主人明白了就杀了狼并取它们的皮,说:狼子野心,这句话一点也没有冤枉它们啊!”
狼子野心是一个成语,读音是lángzǐyěxīn,意思是狼崽子虽幼,却有凶恶的本性,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是贬义词。
狼子:狼崽子。
狼崽子虽幼却有凶恶的本性。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贬义
扩展资料:
狼子野心典故
楚国令尹子文,为人公正,执法廉明,楚国的官员和老百姓都很敬重他。
子文的兄弟子良,在楚国当司马,生个儿子叫越椒。这天正逢越椒满月,司马府宴请宾客,一时热闹非凡,显得喜气洋洋。
子文也应邀来到司马府,看到侄子越椒后,大吃一惊,急忙找来子良,告诉他:“越椒这个孩子千万不可留。他啼哭的声音像狼嚎,长大以后必然是我们的祸害。
谚语说:‘狼崽虽小,却有凶恶的本性。’这是条狼啊,你千万不能善待他,快拿定主意把他杀了。”
子良听了这番话,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过了好一阵才断断续续地说:“我是......是他的亲生父亲,怎能忍心亲手杀......杀了他呢?”
子文一再劝说,子良终不肯听从。
子文对此事十分忧虑,在他临死的时候,把亲信们叫到跟前告诫说:“千万不能让越椒掌权。一旦他得势你们就赶快逃命吧,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子文死后他的儿子斗般当了令尹,越椒也接替父亲做了司马。公元前626年,越椒为夺取令尹职位,百般讨好穆王,说尽斗般的坏话。
楚穆王听信了谗言,让越椒当了令尹。后来越椒趁楚穆王死后作乱,掌权后即杀害了斗般和子文生前的亲信。越椒的“狼子野心”发展到如此地步,是本性所致,势在必然的事。
狼子野心的故事,告诉人们大多数坏人就是坏人,和狼一样,本性难改。要警惕像狼一样阴险狠毒的人,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人而言)。
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看清事物的实质。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狼总是要吃人的,纵然是“狼子”,纵然是“颇驯”,只要有机会,就会露出它们的本性。那些本性不改的坏人又何尝不是呢?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狼子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