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在刚刚创业的阶段,屡战屡败,事业总是不见起色,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手下没有一个运筹帷幄的谋士。
当时的刘备也许还未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错过一位经天纬地的人才。他就是陈群曹魏的三朝元老。
公元194年,曹操成了豫州刺史,招聘陈群为别驾(类似于秘书长)。当时的徐州刺史陶谦行将就木,准备把徐州托付给刘备。这事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换了谁也会欣然接受。刘备听到消息,心动不已,准备接管徐州。
陈群出面劝谏刘备,跟他说:此时袁术的势力还是蛮强的,并且对徐州虎视眈眈。如果现在去徐州,肯定会和袁术发生矛盾。万一吕布又偷袭我们的后方,那后果会很严重。目前不是取徐州的时候,还是放弃吧!
刘备眼看徐州这么大一块地方,不要白不要,于是没有听陈群的意见,还是去了徐州。结果就像陈群说的那样,袁术和吕布同时对刘备发难。刘备又一次丢盔弃甲,这时候才后悔没听陈群的建议。
经过这次事件,陈群对刘备大失所望,于是离开刘备,去徐州避难。
曹操打赢吕布后,占领徐州。因陈群早就闻名遐迩,曹操召见陈群。两人一对谈曹操觉得陈群名副其实,就纳入自己麾下。
在曹操手下任职,陈群做到御史中丞。在曹魏世子之争的对决中,陈群站在曹丕一边,这也为日后的平步青云选对了方向。
曹丕继位后陈群开始大展拳脚。他创立的九品中正制,成了魏晋南北朝选官的标准。在魏国陈群就是最高行政首脑尚书令,为魏国的内政做出突出贡献。
陈群离刘备而去,加入曹魏集团,是为明智的选择。因为他是治理国家的人才,只有曹魏才能给他足够大的治国理政平台,其他国家需要的更多是军事人才。
刘备错过了陈群,不仅仅错过一个人才,同时也错过了陈群背后的颍川士族,以至于刘备在北方总得不到支持力量。也许经过这次的教训,刘备改变了对人才的态度,开始变得礼贤下士,求贤若渴,才有了后来的三顾茅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