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译文
(公孙丑问说):“请问先生在哪方面擅长?”(孟子)说:“我能理解别人言辞中表现出来的情志趋向,我善于培养我拥有的浩然之气。”(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难以说得明白。那浩然之气最宏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用邪恶去伤害它,就可以使它充满天地之间无所不在。那浩然之气与仁义和道德相配合辅助,不这样做,那么浩然之气就会像人得不到食物一样疲软衰竭。浩然之气是由正义在内心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不是通过偶然的正义行为来获取它的。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不能心安理得的地方,则浩然之气就会衰竭。所以我说告子不曾懂得什么是义,是因为把义看成是心外之物。一定要在心中有集义这件事而不要停止,心中不要忘记,不要用外力(违背规律地)帮助它成长。不要像宋人那样。宋国有个担心他的禾苗不长而拔起它们的人,疲倦地回到家。对家人说:‘今天我疲累之极啊,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干枯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不给作物除草的人;帮助庄稼生长的,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原文】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字词注释】
1.公孙丑:复姓公孙,名丑,齐国人,是孟子的弟子。2.恶(wū)乎长(cháng):在哪方面擅长。3.知言:能理解、识别各种言论。4.养:培养,养育。5.何谓:什么叫做。6.难言:难以说得明白。7.其为气也:它作为一种气。8.至大:最为盛大。9.至刚:最为刚强。10.以:用。11.直:正直。12.塞:充塞,充满。13.配:配合辅助。14.是:这。15.馁:饥饿。16.袭而取之:从外入内突然取得它。这句意思是浩然之气是由正义在内心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不是通过偶然的正义行为来获取它的。17.慊(qiè):满意,满足。18.告子:姓告,名不害,据说他兼通儒家和墨家的学说,曾经求教于孟子。19.外之:把义看成是心外之物。外,动词,以……为外。之,代词,指代“义”。20.助长:指用外力(违背规律地)帮助它成长。21.无:通“毋”,不要。22.若:如同。23.然:代词,如此,这样。24.闵:同“悯”,忧虑,担心。25.揠(yà):拔起。26.芒芒然:疲倦的样子。27.病:疲惫之极。28.槁(gǎo):枯槁,干枯。29.耘:给作物除草。30.非徒:不但,不仅仅。
【出处】战国孟子《孟子》
【语句思想】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孟子》中的语句,指的是我善于培养我拥有的浩然之气。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孟子认为这种气,极端浩大有力量,所以就应该用坦荡的胸怀去培养它滋养它而不加以伤害。
【作者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个人成就】
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其中《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篇编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